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陈昱明:深耕放疗三十载,推动肿瘤精准治疗

发布时间:2025-08-26 14:41: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陈昱明,担任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肿瘤卫生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药转化与临床评价分会理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放射治疗分会常委,东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擅长各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以及放疗与术前/术后化疗、热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课题20多项。

应用现代精准放疗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在肿瘤治疗领域,个体化策略与精准技术的融合正不断推动着治疗模式的革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综合肿瘤和乳腺肿瘤病区主任陈昱明在这个专业深耕三十载,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放射治疗上,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专长和治疗理念,成为该领域的一名积极践行者。

“放射治疗如同一种‘隐形手术刀’,既要精准摧毁病灶,又需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陈昱明说,如何让这把“刀”更稳、更准,是他多年来始终探索的命题。

以乳腺癌治疗为例,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手段。然而,传统放疗面临一大难题:胸壁表面不平整、皮肤薄且受剂量分布影响,易导致辐射剂量不足,增加复发风险。以往采用硅胶补偿膜弥补剂量,却因形状固定、贴合度差,难以实现精准投照。

为了突破这一临床痛点,陈昱明将3D打印个性化补偿物引入乳腺癌放疗。通过高精度三维CT扫描,重建患者胸壁轮廓与皮肤纹理,设计出更贴合的补偿物模型,并根据患者体位动态调整,显著提升靶区剂量的精确性和均匀性。

患者张阿姨(化名)是这项技术的一名受益者。因术后胸壁形态极不规则,传统补偿膜难以紧密贴合,影响了放疗精度。陈昱明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为她个性化定制补偿物,更好地贴合体表轮廓,将放疗误差精准控制,不仅显著提升了剂量分布的准确性,也大大减轻了皮肤灼伤等反应。

日益精准的放疗技术正在不断消除患者顾虑。曾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因担忧影响美观而拒绝放疗,陈昱明耐心向她解释,现代精准放疗技术能够精确定位肿瘤、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其对外观的影响远小于传统放疗方式,且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多数只是暂时的。患者最终接受了治疗,不仅完全康复、皮肤外观良好,还顺利完成了学业,开启了新的人生。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陈昱明对临床需求的洞察与深耕。他先后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修,回来后相继开展了胸部4D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等先进技术,推动团队精准放疗水平不断提升。

于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淬炼,勇当复杂病例“放疗能手”

从医三十年,陈昱明在肿瘤放疗领域积累了深厚造诣。面对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危重症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设计尤为复杂,充满挑战。陈昱明凭借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多学科协作经验,勇于在此类复杂病例中寻找治疗机会,多次成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82岁的李大爷(化名)便是典型案例,患者确诊胸段食管癌时,肿瘤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且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辗转多地均被判定“无法手术、难以耐受放化疗”。抱着一线希望,家属找到陈昱明就诊。

全面评估后,陈昱明认为仍有办法:采用调强精准放疗技术,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控制肿瘤,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心脏、脊髓等重要器官和组织。针对患者高龄体质虚弱状况,他与临床营养科协作制定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系统的营养管理。最终,老人顺利完成放疗,病灶显著缩小,吞咽困难也明显缓解。随访至今,老人饮食正常,肿瘤未见复发。

此类病例的背后,凝聚着陈昱明长期以来始终坚守的行医信念:“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医生的硬实力,而医德是医生的软实力。最重要的是不辜负每一份性命相托。”秉持这样的初心,他以精湛的医术和朴素的医心,三十多年来收获了众多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与感谢信,以实际行动持续推动本地区肿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黄楚芳 东莞市人民医院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