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城市更新全过程,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打好“改、建、管”组合拳,让旧城焕新颜,而红砖坊作为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的一个重要节点,打造成为花都区内首家普惠智慧养老公寓,以点带面构建起覆盖 “一老一幼” 及特殊群体的民生服务网络,探索出闲置资产盘活与银发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形成具有花都特色的城市更新实践样本,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做出花都贡献。

红砖坊中央庭院
唤醒历史记忆:
老建筑里藏着 “新活力”
红砖坊的两栋4层建筑,承载着花都区独特的城市记忆——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它们曾是花县科局级干部住房,曾是当时预应力构建示范住宅楼,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岁月变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建筑逐渐呈现出场地陈旧、设施老化的问题,导致833平方米的占地面积、3238平方米的老建筑,最终被闲置下来,一度成为城市空间中的 “沉睡资源”。
为让老建筑 “活” 起来且 “留” 得住记忆,改造团队始终将 “留住城市记忆” 作为核心准则。清水砖墙的原始肌理被精心保留,空斗墙砌筑的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岭南元素更是巧妙融入设计——隔而不封的绿色生态归家院门,既透着岭南庭院的雅致,又保障了空间的通透与安全。这种 “形神兼备” 的保护性改造,让建筑在满足现代养老功能需求的同时,完整保留了历史风貌,实现了 “老建筑” 与 “新生活” 的有机统一。如今,红砖坊已成功纳入了广州市嵌入式社区试点,还申报了国家住建部无障碍联络点,成为省内外多部门考察学习的标杆项目,让城市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织密公服网络:
小空间里装着 “大温暖”
“改造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要让空间真正服务于人。” 在红砖坊项目推进过程中,花都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 “硬设施” 叠加 “软关怀”,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
针对辖区内养老服务设施的缺口,花都区委、区政府牵头,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区民政局、区残联、新华街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历时7个月深入调研老年人口分布与服务需求,从适老化设施配置到智慧化服务系统搭建,全方位打造符合长者需求的养老空间,让长者在 “家门口” 就能享受专业、便捷的智慧养老服务;面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困境,项目创新性引入咖啡厅业态,深度嵌入 “星星幸福舱” 公益事业,为孤独症儿童妈妈提供免费经营场地,助力她们实现灵活就业,用温情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天;考虑到户外工作者的需求,红砖坊特意开放庭院空间,布设凉亭等休憩设施,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城市服务群体提供遮风挡雨的 “暖心驿站”。从长者到特殊群体,再到户外工作者,红砖坊用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式服务,彰显着城市的温度。
凝聚多方合力:
新模式里闯出新路径
红砖坊的落成,离不开 “以人为本” 理念下的多元协同。花都区深入贯彻 “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重要论述,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创新打造 “政府统筹+国企运作+社会资本技术赋能” 的多元共治模式,破解闲置资产改造的资金、技术与运营难题。
政府作为统筹者,联动区内多部门共同合作,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红砖坊纳入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范围内整体推进,积极争取政策与资源支持;区民政局牵头引入专业养老企业;区残联全力保障 “星星幸福舱” 公益事业落地,为项目搭建起完善的政策与服务框架。国企区城投集团则承担起 “筑基者” 的角色,对建筑本体进行维修加固,新增无障碍电梯、将楼道走廊从0.9米拓宽至1.2米,还增设消防水池与水泵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后续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民企广州安然健康养老有限公司的加入,则为项目注入专业活力 ——投资约1000万元打造136张专业养老床位,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让长者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能便捷获取专业医疗支持,实现 “医养无缝衔接”。多方协同发力,让原本闲置的危旧公房,成功转型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养老服务场所。
智慧赋能银发:
新服务里激活新动能
作为智慧养老公寓,红砖坊的 “智慧” 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项目引入先进的智慧康养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为入住长者提供24小时呼叫对讲、实时体征监测等服务——长者只需按下呼叫器,就能及时获得帮助,只需简单语音指令,就能轻松操控房间内的灯光、空调、电视等电器,最大程度降低行动不便带来的困扰;体征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医护人员可随时掌握健康状况,实现 “全时守护、智慧康养”。
在此基础上,红砖坊进一步联动周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老年大学、三甲医院及幼儿园,构建起 “一老一幼”服务生态圈:长者可以到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在长者饭堂享用可口饭菜;孩子能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家庭实现 “养老”与“育幼”的双重便利。这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模式,不仅推动了养老产业的集聚发展,更激活了银发经济新动能,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在社区内落地生根。
从闲置老建筑到智慧养老标杆,红砖坊的蜕变,是花都区“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未来,花都区将继续以红砖坊为样板,探索更多闲置资源盘活路径,让更多 “沉睡资产” 转化为民生福祉,为建设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美好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陈赞亮 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