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脸按指纹,1分钟就拿到新身份证,比ATM取钱还快!”近日,在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刚体验完自助取证服务的群众连连称赞。8月中旬,大厅新增设了居民身份证自助取证机,凭借高效便捷的服务,迅速成为大厅里的“明星设备”,收获办事群众广泛好评。
自2025年5月6日正式进驻台山市行政服务中心以来,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从“小切口”入手破解政务服务难题,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推动公安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提能级 智慧设备“活”起来
台山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楼自助区持续升级服务效能,让智慧设备发挥更大作用。身份证自助取证机24小时“在岗”,为群众提供“不打烊”服务。新配备的往来港澳(台湾)通行证自助签注机、出入境记录查询机、身份证自助办证机等智能设备,实现了身份证办理、港澳通行证签注等高频业务全程自助办理,“随时办、自主办”成为现实,群众平均办事时长缩短40%以上。进驻以来,身份证自助办证终端机已累计服务群众超9000人次,同比增长1208%。
新引进的驾驶员自助体检机是服务升级的亮点之一。驾驶人只需刷身份证即可一站式完成信息采集、体检、拍照及缴费,全程仅需3至5分钟,高效便捷。该设备支持照片跨警种通用,办理身份证、驾驶证、港澳通行证等业务无需重复拍摄,真正实现了“一拍通用、一照多用”。群众在此区域还可自助办理身份证换证补领及驾驶证、机动车相关业务。通过系统数据无缝对接业务、收费及邮政代办平台,切实实现“办证最多跑一次”。位于三楼的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窗口已全面升级数字化装备,高拍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扫描仪等一应俱全,实现材料核验、审批流程电子化运转,大幅提升办事效率和准确度。
聚需求 人文服务“暖”起来
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不仅注重“智慧”,更加彰显“温暖”。进驻以来,大厅通过场地改造、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等举措,推动公安政务服务模式和体验的全面升级。
大厅服务窗口数量从原来的21个增至38个,群众等候座位超200个,日均接待群众量上升34%,办证高峰时段仍秩序井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科学规划功能分区、统一视觉标识与服务标准、配备舒适沙发座椅及引入“无声叫号”系统和电子导航等设施,大厅营造出安静、文明、有序的办事环境。在等候休息区,增设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反诈宣传、办证指南、公安知识科普等内容,并张贴网上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指引。在提升办事群众的舒适感、体验度的同时,做强公安宣防前沿阵地。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大厅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延时服务”成常态,下班时间按取号情况顺延,累计延时服务400余小时,服务群众6772人,办理紧急业务300余件;“上门服务”暖人心,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信息采集、送证上门等“零跑腿”服务;“暑期专场”解民忧,针对学生群体开设免预约办证专场,累计接待群众1800余人,受理业务1200余份,切实提升办事便捷性和满意度。此外,老年人、军人军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等群体可走绿色专窗,10名导向员随时协助自助办理,免费复印、证明打印及便民箱配备的老花镜、急救用品,于细微之处彰显公安服务的暖心温度。
破壁垒 数据共享“跑”起来
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通过“一窗通办”、潮汐窗口等创新机制,打破警种壁垒和业务边界,整合优化服务资源,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目前,大厅共设置38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135项公安业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均从多警种择优抽调,经过定期系统轮训实现“一警多能、一岗多责”,为群众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大厅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模式,设置8个综合窗口,实行统一受理、后台分办,群众只需一次排队即可办结多项业务。依托“网上预约+线下办理”机制,动态调整窗口职能:高峰时段增开综合窗口,平峰时段恢复专业服务,新增设的5个潮汐窗口显著增强应对人流能力,大幅压缩群众等候时间。针对高频的身份证业务,专窗由3个增至8个。进驻以来,潮汐窗口已累计接待群众2.42万人次,办理身份证业务1.81万件,同比上升85%。当前,全市239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中,已有159项纳入“一窗通办”,占比66.5%,涵盖身份证、户籍、出入境、驾管、特种行业许可等高频领域,有效满足了群众日常办事需求。同步积极推动行政服务事项“一件事”主题服务落地,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新车上牌、婚登落户等集成服务,让群众办事更省心。如今,新生儿父母在医院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可同步办理户籍登记等事项,这得益于公安专网与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得“出生一件事”极简联办成为现实,极大缓解了以往“多头跑、材料重复交”等难题,实现“出生即入户”,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从智慧设备的高效便捷,到人文服务的细致暖心,再到数据共享的流程革新,台山公安办证服务大厅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黄楚芳 江门台山公安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