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6日至18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成功举行,开启中国同中亚关系新时代。如今,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中国和中亚五国领导人将齐聚阿斯塔纳。本届峰会意义重大,各界高度期待。通过本次峰会,中国同中亚五国将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深化战略对接,推动各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峰会也是中国—中亚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办。
世界语在中亚
本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地哈萨克斯坦现在的世界语活动并不十分活跃,该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的世界语组织,当地世界语者主要通过脸书等社交平台联系。最著名的哈萨克斯坦世界语者属双人音乐组合Ĵomart kaj Nataŝa。1985年,在齐姆肯特(时属苏联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学校里,时任世界语教师Ĵomart遇到了Nataŝa,他们组成乐队,1991年二人结婚后移居瑞典。
表演中的Ĵomart kaj Nataŝa
除了这两位在世界语圈非常知名的音乐人,哈萨克斯坦也有几位优秀的世界语者。据考证,最早关注世界语的哈萨克斯坦公众人物之一Mirĵakip Dulatuli(或Mir-Jakub Dulatov,1885–1935)是哈萨克斯坦诗人、作家,哈萨克民族主义阿拉什奥尔达政府领导人之一。他在《Aikap》杂志1913年第9期的文章《世界语语言》中报道了当时新推出不久的这一人造语言,并鼓励人们学习它,他说:“我推荐已经有学习基础或正在读书的哈萨克年轻人学习世界语”( "Mi rekomendas al kazaĥaj gejunuloj, kiuj studis kaj studas, lerni Esperanton")。哈萨克斯坦作家Evgenij Georgiev(1955-)曾参加2022年世界语文学大赛诗歌组竞赛,他的作品在来自17个国家24名参赛选手提交的53篇作品中脱颖而出。在没有评出一等奖的情况下,他将二等奖、提名奖两个奖项收入囊中,同时,他也是脸书“Esperanto en Kazaĥio”的小组的管理者之一。
哈萨克斯坦邮票上的Mirĵakip Dulatuli
中亚的世界语活动整体源自苏联时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出现。1981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举办的苏联青年世界语者夏令营已有三百余人参加。而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中亚地区世界语运动相对发达的国家。该国古城撒马尔罕世界语者Anatoli Ionesov曾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访问中国。据记载,1909年,在塔什干成立了最早的世界语者组织。1922年,正式成立了塔什干世界语协会,并在第二年加入了苏维埃世界语者联盟,之后世界语在乌兹别克斯坦多座城市流行起来,并在一些大学开展世界语教学活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报道》读者有220多人。自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的世界语运动也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乌兹别克斯坦的世界语经贸工作者也开始日益活跃。目前的乌兹别克斯坦世界语协会成立于2018年,成员主要来自塔什干和撒马尔罕两座城市。
塔吉克斯坦有着世界语运动的良好传统。但是1992年至1994年塔吉克斯坦内战期间,杜尚别文化宫遭到破坏,杜尚别世界语俱乐部的文件、磁带和图书馆、塔吉克斯坦世界语运动的档案和其他财产也被毁坏,也导致很多活跃的世界语者离开了塔吉克斯坦。
资料显示,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个世界语俱乐部——杜尚别世界语俱乐部成立于1981年(1929-1991年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俱乐部几乎每年秋天都会邀请塔什干、撒马尔罕世界语俱乐部成员,莫斯科世界语者以及其他国际知名世界语者到杜尚别开展世界语教学,学生既有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也有大学生和中学生。针对世界语学习材料稀缺的情况,俱乐部于1983年出版过一本由 Kolker B.G.编写的教科书;1985年出版了Bokarev E.A教授编写的《俄语世界语词典》,1989年《俄语世界语词典》再版,在俄语圈发行量超过5万册。该俱乐部还举办过一些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第一届中亚世界语大会,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周边国家的50多名世界语者参会。1985年7月12日至25日该俱乐部在杜尚别附近的山区举行为期两周的中亚世界语训练营。来自10个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40个城市的130人参加了这次训练营活动。1986年,俱乐部的旅游部门还在杜尚别和撒马尔罕之间成功发起了一年一度的穿越高山夏季旅行,吸引了来自苏联各地的粉丝。
杜尚别世界语俱乐部资料图片
塔吉克斯坦内战后,2005年,在会员的努力和国际世协的资助下,该国世界语者在原有的世界语俱乐部基础上,吸纳了部分尚无组织的世界语者成立了塔吉克斯坦世界语协会。2007年塔吉克世界语协会成为国际世界语协会成员。
中亚的“斯坦”是什么?
政治意义上的中亚(Centra Azio)包括乌兹别克斯坦(Uzbekio)、吉尔吉斯斯坦(Kirgizio)、塔吉克斯坦(Taĝikio)、土库曼斯坦(Turkmenio)和哈萨克斯坦(Kazaĥio)。读者已经看出来了,在中文和很多语言里,这些国名都以“斯坦”结尾,但在世界语里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斯坦”(-stan)在语言学里是一种地名后缀,类似另一个源自日耳曼语言的后缀-land,可以添加到单词末尾,以创造特定地点或区域的名称。“斯坦”来自波斯语,意为“……聚集的地方”。作为印欧语系的一员,波斯语的-stan与英文的state和梵文的sthā́na同源。在波斯文化的广泛影响下,“斯坦”的地名遍及西亚、中亚、南亚、高加索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
在苏联时期,一些带“斯坦”的国名还曾以拉丁文的习惯称呼,比如,Turkmenia、Kirghizia、Uzbekia等,本质上-stan作为地名后缀与世界语以-io、-ujo、-lando表示国名,有着类似的效果。因此,世界语选择了更简短的民族名+-io来表示这些国家。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