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航空科技馆的晨曦中,15岁的彝族少年阿果(化名)屏住呼吸,指尖轻轻拂过轰-6轰炸机冰凉的金属机翼。铆钉折射着微光,仿佛在回应一颗加速跳动的心。这一刻,凉山州甘洛县的重重山峦不再是阻隔,国家级航空基地的大门为他和五十多名同伴豁然敞开——“筑梦蓝天·职业探索”四川凉山学子航空科技研学营正式启航。

这趟由四川航空科技馆与德硕咨询(ABeam Consulting)精心打造的旅程,远非一次简单的参观。它是为山区少年量身定制的科技与职业双重启蒙。三天两夜里,这群鲜少接触前沿科技的孩子们,沉浸在160件珍贵展品构筑的航空宇宙:在歼-20高仿真模拟舱中化身“飞行员”,体验云端驰骋的震撼;通过机翼升力互动装置,亲手解开飞行的物理密码;在空天一体战争沙盘前,感受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

“原来飞机不是天上闪过的白点,而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精密生命!”彝族少年阿果(化名)在航模组装工坊中发出感叹。当航模工具包被打开时,少年们立刻变身为航空设计师。切割、粘贴、调试……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创造。随后,亲手改造的航模在滞空时间赛和创意飞行赛中腾空而起,最高纪录组赢得的奖品无人机,将成为他们回乡后继续探索蓝天的种子。

科技探索之外,看见未来的万千模样
本次研学营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硬核的科技体验与广阔的职业图景无缝链接。德硕咨询的志愿者团队带来了精心设计的“未来科技与职业选择”主题工作坊。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们以《新百工图》为载体,聚焦直播间运营、宠物营养师、智能家居设计师、无人机驾驶员等9大生活场景中的107个新兴职业。工作坊通过职业图谱解析、真实从业者分享、模拟游戏和场景集市等多元形式,引导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职业的无限可能与时代脉搏。

“以前我觉得飞机离我们很远,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我第一次摸到真飞机,还亲手做了航模。我想,以后一定要学好科学知识,长大了也能像这些工程师一样,让自己的梦想飞上天空。”一位同学在分享会上动情地说,“我会把这次经历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山外面有飞机,更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工作!”另一位学生阿果(化名)则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飞机设计师所需的学科:“物理、数学、计算机……原来梦想有具体的路标。”他紧握着刻有自己姓名的航模纪念品立誓:“我要让家乡的索玛花图案,有一天飞在真正的机翼上。”
情感联结,让梦想生根发芽
研学营不仅点燃科技热情,更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特别的“航空观影会”和“家乡故事分享会”环节,让少年们在《长空之王》等影片的鼓舞下,勇敢地分享家乡的彝族风情与对未来的憧憬。漆器纹样与无人机助力农业的构想碰撞出火花,城乡之间的理解在真诚的交流中悄然加深。

播下种子,期待参天
“每一颗仰望过歼-20驾驶舱的眼睛,都值得拥有星辰大海。”四川航空科技馆馆长在闭营仪式上寄语学子。德硕咨询相关负责人称:“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点燃内在火种。当甘洛少年亲手组装航模时,他们组装的其实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当他们在《新百工图》里发现职业的多样性时,他们看见的是人生的广阔舞台。”

当大巴载着少年们驶向归途,他们的背包里沉甸甸的:航模工具、研学证书、崭新的文具……更有一颗颗被科技之光点亮、被职业梦想充盈的心。正如那架静默的轰-6所昭示的:所有伟大的飞行,都始于指尖第一次触碰蓝天的渴望;所有精彩的人生,都源于年少时看见的万千可能。这次研学播下的种子,终将在四川凉山的沃土上,破土而出,向阳生长。(供稿:四川航空科技馆)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