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建筑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4)》。
报告指出,北京在减量背景下推进城市更新,通过“片区化+综合性”的多模式探索,初步实现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协同共赢。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与历史街区保护有机结合,城市更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取得标志性成效,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提供了“北京方案”。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不断探索文物建筑的保护与活化路径,推动“文物+”融合发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多赢格局。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性成果显著。政策层面通过出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等举措,推动文物开放利用制度化,为超大城市探索出一套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创新范式。但整体来看,部分修缮后的文物建筑长期空置,活化利用多局限于展示型用途,缺乏多元复合功能探索,与周边功能衔接、特色产业融合及运营机制方面仍显薄弱,激励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报告建议,在落实《北京市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试行)》等政策基础上,应深化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路径,建立项目库、推动运营试点项目多样化发展,推动产权交易、租赁合作等模式,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模式,鼓励社会组织、文旅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文物活化利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