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稳字当头,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发布时间:2025-07-09 14:41:10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5月份,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稳经济促发展效果显现,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6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介绍道。

付凌晖指出,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稳定增长势头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向新向好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战胜前进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宏观政策“组合拳”驱动消费和投资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有力增强了消费活力,带动了生产增长,促进了转型升级,充分展现了宏观政策对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6%—53%,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电动自行车等换新类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31.7%、30.9%和20.5%。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5月份情况来看,政策刺激下的消费成为最大亮点。在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所提高,6月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的2025年中期报告也指出,今年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5%,5月单月增速达6.4%,创下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这背后是“两新”政策和消费券的作用显现。展望全年,预计“以旧换新”资金约在3300亿元,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约0.7个百分点。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相关行业生产快速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6%、12.8%、11.8%。

与此同时,设备更新投资的带动作用也在持续显现。前5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

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持续发力正为制造业投资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随着稳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将继续带动制造业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政策的发力不仅释放了内需潜力,带动了生产增长,也改善了企业效益和预期,提升了市场活跃度。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升到扩张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连续3个月保持在景气区间。5月份,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增长6.4%。免签政策扩围优化,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入境游也展现了较强活力。

外贸韧性强劲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增长负面影响逐步显现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保持增长,体现出了外贸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韧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7%,出口增长6.3%,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贸易伙伴看,1—5月份,我国与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分别增长9.1%、2.9%、4.2%。从出口情况看,1—5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8.9%。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优势持续显现,前5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4%。

怎么看当前外贸发展形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国在拓展美国以外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相关国家及地区的市场开拓方面,成效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支撑中国出口韧性的一个重要竞争力,来源于技术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比较长的机电产品。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厉兵秣马多年,向着高端化、更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产生的竞争力,也是当前在国际市场上不可替代的一类产品。当前外贸数据好,背后是产业链练好内功所产生的效果。

付凌晖表示,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这得益于我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外贸多元化发展,也得益于我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品结构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还得益于我国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通过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等措施,为外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下阶段,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对我国外贸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我国外贸发展综合优势依然明显,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高水平开放持续扩大,将继续支撑外贸稳健发展。

增强内生动力,延续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稳定增长势头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向新向好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战胜前进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付凌晖表示,从上半年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付凌晖分析认为,二季度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广大经营主体应变求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下阶段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主要指标看,1—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9%、5%,均比一季度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6.3%的较快增长。此外,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宏观政策留有后手,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积极应对,将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创新动能壮大,向好发展有支撑。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0%、35.5%,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增长85.9%。1—5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1—4月份规模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8.4%,充分体现了新动能的强大活力。

郭丽岩分析认为,5月份,无人飞行器、智能车载产品以及人形机器人等,都保持高双位数增长,说明当前低空智能网联、智能无人驾驶,以及人形机器人这类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在加速技术迭代,产品不断创新。新动能在加速生成,产业制造优势和市场超大规模资源优势,在加速为这类新产品的应用赋能。

 “还要看到,近期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重要通话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有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付凌晖表示,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推动经济稳定运行的压力犹存。下阶段,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巩固。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既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也蕴含着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机遇。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如何统筹好“稳”与“进”的关系,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稳出口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一环。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犹存的背景下,要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拓展多元化市场,同时鼓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确定性,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开拓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稳消费、扩投资仍是夯实内需基础的重要抓手。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要努力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还需多措并举,建议在下半年出台更多拉动内需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政策的覆盖范围,并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提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消费和投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投资增长快的时候往往消费增长也快,需要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联动。长期以来,扩大投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但在提振消费方面相对有限。为更好地提振消费,需要有更多的政策工具。

在当前短期政策上,王一鸣认为,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稳住经济内生动力,必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协同发力,引入更多增长新动能。政策层面要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既要注重制度保障,也要优化服务支撑,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环境。

(《中国报道》2025年7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