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连续8年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第一,广东为何行?

发布时间:2025-07-09 15:28:05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全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月23日,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惠芳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表示。

作为连续第36年加冕“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正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期,《中国报道》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东企业创新前沿、产业发展一线,看领跑全国的广东省是如何保持创新“活力”的。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广东揭阳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轮智能”)的车间里,突然响起《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声,3台智能机器人机械臂分别身着传统舞狮服饰,生动复现广东醒狮的经典动作。

以轮胎模具起家的巨轮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子午线轮胎制造装备开发制造企业,近年来巨轮智能瞄准发展方向,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精密制造转型。最初他们自主生产轮胎模具并成功实现了IPO。随后,他们认为仅做单一产品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便决定向轮胎产业链延伸。2006年到2007年间,巨轮智能进入液压式硫化机产品领域,从做模具延伸到做整个轮胎成型的成套装备。

“我们觉察到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巨轮智能董事、管理负责人谢创鸿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19年左右,我们开始探索机器人领域。最初,我们尝试制作机器人本体,但作为发展转型中的制造企业,我们认识到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做我们擅长的领域。”

在装备制造领域沉淀多年,巨轮智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制造优势。目前,巨轮智能主要从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抛光自动化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其中,RV减速器是巨轮智能的核心产品。“这款XT微型减速器完全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并制造。”巨轮智能董事、RV减速器负责人吴友武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广东省也在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年初广东省的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决心,集中发力。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众擎机器人公司现场,身高1.38米、体重80斤的人形机器人PM01正跟随明快的节奏挥舞手臂跳起经典电影《功夫》里斧头帮的舞蹈。“机器人跳舞是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当前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水平,其背后的逻辑是整个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经理姚淇元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销售经理徐浩东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主要专注于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其中,PM01机器人全身具备24个自由度,瞬时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2公里。该款机器人已获得数百台订单,主要用于科研教育领域。

数据显示,深圳聚集了2267家人工智能企业和1000余家机器人企业。2024年全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增加值5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

“目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大家都还处于起跑阶段,机器人适用的场景十分广泛,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场景,关键是如何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当地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对《中国报道》记者说,广东的产业链十分完备,例如电子行业、第三产业等都是可以继续探索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东省正加快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组建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医疗健康、人才教育、城市管理、特种工业等领域持续创新,支持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机器人生产基地。

“深圳龙岗区将打造全国首个机器人剧场和机器人街区。同时,我们还将打造机器人6S店、机器人零部件超市、集中式机器人消费场景等应用业态。”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党组书记、署长赵冰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位于广东揭阳的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摄影 / 刘雪云

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第一次听到“开发者村”时,海之晨人工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之晨”)负责人谢先博有很多疑惑。这是一个村吗?村里是什么样的?对于入驻的企业会带来什么帮助?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开发者村作为全球首个开发者社区,由松山湖管委会与华为云联合共建,聚焦数字化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以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为核心,推动制造业全链条转型升级。

“华为云作为运营方,3年来已吸引近30家生态伙伴落地。我们主要是通过推动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条线转型。例如电动车领域的台铃,还有专注传统模具制造的中泰公司等。同时,我们也希望东莞传统制造行业实现软硬件脱离,推动他们从‘产业制造方’向‘产业服务方’转变。”松山湖开发者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华为云还会将开发者村生态企业的优秀产品纳入华为生态系统。

如今,谢先博的疑问迎刃而解。去年落户东莞后,海之晨与华为云深度合作,推出了基于AI大模型的工业视觉解决方案。“‘开发者村’像一个接地气的称呼,不同‘村民’企业能够聚集在此通过合作学习,共享‘村里’的技术、资源、政策以及资金支持。”谢先博对《中国报道》记者说道。

相较于依托华为云等龙头企业强大“基座”的开发者村模式,想要实现从0到1的创新团队需要直面更高的风险和更严峻的挑战。科技创新关键在创新主体。除“开发者村”外,松山湖园区还包括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等一批专注科技创业者培育、成果转化与创新企业孵化的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

据介绍,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是由李泽湘同高秉强、甘洁3位教授联合发起成立的创业孵化载体,它专注于发现、培育、投资勇于革新的早期硬科技企业,为这些创业者提供一定的方法、资源、资金,同时从最初产品定义到创业想法打磨、产品测试迭代到公司运营管理都有创业导师给予建议,这里更像一个“创业大学”。

“对于早期创业者的培育,我们主要基于两种模式,形象比喻就是‘打猎模式’与‘大田模式’。‘打猎模式’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潜力的工科背景学生,邀请他们加入创业平台;而‘大田模式’则是与大学合作,让学生早期就接触创业团队和实习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兴趣与能力。”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大疆创业团队最早就是从学校阶段开始的。但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大田模式”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仍面临转型阵痛。

创新企业成长的同时,当地政府也从未缺席。近年来,松山湖也在不断发展,进一步规划出新的区域,专门用于科创企业或科技企业的生产制造。不仅如此,松山湖还举行了“周二有约”活动,作为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平台,相关部门领导会在每周二的傍晚与园内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

松山湖2001年设立产业园区,2010年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规划建设松山湖科学城。至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获批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

据了解,松山湖科学城不断加速发展,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汇聚于此,目前已拥有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9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234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投资于“人”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这一论断在广东省的发展实践中得到了生动印证。记者在走访广东省部分企业中发现,广东省已构建起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的创新人才支持体系。

今年是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MLCC事业部青年研发人员朱霨亚来到广东省潮州市三环集团的第4年。作为高新技术研发人员,朱霨亚深切体会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对技术人才的全方位呵护。

作为技术型人才,朱霨亚表示,她最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科研硬实力。在选择平台时,她最关注企业能否提供完善的研发支撑体系,即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行业资源、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开放的创新环境。

“公司非常注重我们行业视野的培养,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各类高端行业论坛和学术会议,确保研发团队始终站在技术前沿。在这里,地域从不是限制。”朱霨亚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朱霨亚进一步补充道:“我们的研发团队文化开放包容,鼓励创新思维的碰撞。公司为年轻人才搭建了快速成长的通道,许多年轻人已经走上关键技术管理岗位。因为年轻化的团队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所以在这里能够更好地激发新灵感。”

广东潮州市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陶瓷元件行业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的墙上挂着“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公司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标语。

据朱霨亚介绍,公司还建立了清晰的职级体系与激励机制,在薪酬福利、项目奖励等方面都向核心技术人才倾斜。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特别关注研发人员的“软性需求”,通过组织联谊活动、提供安居保障等方式,帮助年轻科研人员解决婚恋、住房等实际问题。

当地政府也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潮州市给予顶尖、杰出、领军人才每年税前薪酬总额不低于150万元、120万元、70万元;骨干人才和博士、博士后人才聘期内每年分别可享受30万元、15万元生活补贴等。

据了解,广东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近年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在粤来粤就业创业。同时,不断加强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升级改造传统专业,优先发展新兴专业和人才紧缺专业,积极推进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

(《中国报道》2025年7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