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稳就业,有政策、有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10 15:48:23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实习生 王钧莳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保持稳定,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下降,就业形势延续了稳的态势。

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国内部分行业招工难与部分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并存,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保持就业稳定面临一定压力。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释放了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且把稳就业摆在“四稳”首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就业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发力,政策“组合拳”不断释放岗位红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力岗位挖潜扩容,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岗位开发重点方向和任务,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新热点打造、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通过政策支持、培训赋能和服务助力,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作为,出台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分类施策加强创业支持保障。同时,印发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授信额度,降低申请门槛,提升贷款便利度。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设立以来,截至一季度,已累计发放贷款超8000亿元,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大动力。

“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全面分析和充分预判,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则提高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并会同财政部下拨了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各地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如在上海,《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发布,推出包括加力落实政策性岗位招录、创新挖掘基层就业空间等在内的29项具体举措;在广东,《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包”发布,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江苏,宿迁围绕“实习期、择业期、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5个阶段,出台“人才新政16条”。

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关系千家万户。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高位部署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今年4月会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组织求职能力实训活动,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服务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尽早就业。实施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

面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各地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提升补贴额度等方式,利用政策“组合拳”破局毕业生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如北京市昌平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2500个免费工位和市场化孵化服务;内蒙古将创业补贴提到最高5万元,将小微企业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将人才储备生活补贴标准由不低于7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江苏省昆山市在全国建立320个人力资源合作基地,每年为重点企业储备人才超10万人。

有关高校也在着力拓宽岗位资源、加强就业引导,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不断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北京体育大学与多家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实习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畅通就业渠道,在毕业季邀请合作企业到校开展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和难度。浙江大学主动联动多地人社部门、行业龙头企业,多措并举稳岗拓岗;推行校院两级访企拓岗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对接、校企协同育人等长效合作机制,切实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需求对接的桥梁。

近日,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等促就业活动正在全国开展。多地借助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就业服务,全力抢抓就业关键期,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按下“加速键”。如广西医科大学举办的“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广西专场人才招聘会暨广西2025届高校毕业生“百日冲刺”综合类双选会,创新打造了就业服务新范式,运用智慧就业系统,将数字技术“丝滑”链入毕业生参与招聘会的全流程。毕业生会前可以一键触达招聘会全维度信息,在会中能够全方位畅享AI智慧服务矩阵,涵盖无人AI面试、AI简历智能优化、AI模拟实战、AI生涯规划等多元场景,开创了高效的求职新体验。

除了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今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活动,累计举办5.6万场招聘活动,发布岗位3700万个,为农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就业桥梁。此外,还组织“就业援助月”,为困难人员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兜住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

职业技能培训也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聚焦重点群体和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支持广大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印发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长期照护领域专项培训计划,指导各地开展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培训。同时,印发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自主开展培训和评价工作,激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促进劳动者增收和企业增效。

广大经营主体积极作为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稳定就业的蓄水池。稳就业,关键要稳住提供就业机会的市场主体,激发更多企业扩岗增员。今年以来,广大经营主体积极作为,纷纷采取行动,为稳定就业市场贡献力量。

近日,一些大企业纷纷发布了大规模的招聘计划。字节跳动再度开启“筋斗云人才计划”,腾讯3年内新增2.8万个校招实习岗位,阿里巴巴2026届春招AI相关岗位占比近50%,华为2025年拟招聘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而生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就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灵活就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8400万人,已占职工总数的21%。另据《2024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从2019到2024年,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规模在劳动力市场的份额呈显著增长态势,招聘职位数占比从8.4%增至15.2%。

《中国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已有数百万网约车司机通过滴滴获得收入。因自由度高,可灵活增加收入,网约车成为职业过渡者及原制造业、建筑业从业者等人员青睐的就业选择。

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也正在成为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阵地。经测算,2024年抖音整体带动的就业机会超过6455万个,其中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过4921万个,间接带动的上下游就业机会超过1534万个。

6月20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4年直播带岗发展报告》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关注、高度重视直播技术在就业领域内的应用,直播招聘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继招聘网站、服务商网站之后的新型数字化招聘产品。以快手快聘为例,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40万名专职主播在快聘从事直播带岗服务,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劳动者参与。

“5月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带动、产业发展向好的促进以及稳就业政策的支持是主要支撑因素。”6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付凌晖同时强调,保持就业稳定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国内部分行业招工难与部分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并存,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下阶段,针对就业面临的压力,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稳就业稳经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供求匹配性,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报道》2025年7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