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以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以“全民国防教育月”为契机,通过“进基地、进校园、进乡村”三大场景联动,推动国防教育实现全域覆盖、多元参与、深度浸润,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激发家国情怀。

基地主阵地:役前教育筑牢报国信念
9月9日,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副书记、三级调研员张建军带队赴阳信县民兵训练基地,看望正在参加役前教育的预定新兵,详细了解教育训练、思想动态及家庭支持情况,对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防事业表示高度赞扬,并勉励他们坚定强军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合格军人,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校园主课堂:红色教育激发少年壮志
劳店镇积极开展“红色薪火传校园”主题活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走进中心小学,通过影像教学、英雄故事讲述、国防教育长廊展示等形式,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近年来,该镇通过红色讲座、校本课程开发、小学军训等途径,系统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日常。

流坡坞镇创新采用“双拥优抚大篷车”形式联合镇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结合新生军训组织国防知识宣讲、抗战历史讲解和赠书活动,引导学生强化国防意识,在训练与阅读中锤炼意志、汲取力量。

乡村新窗口:流动宣讲凝聚国防共识
翟王镇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强信念·民族团结共前行”科普宣传活动,志愿者深入村庄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国防知识,强调国防教育重要性,倡导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推动国防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居民国家安全意识和共同体观念。

目前,阳信县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抓、社会参与”的国防教育体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双拥优抚大篷车”资源库,整合退役军人、专家学者与志愿者力量;县教体局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各乡镇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拓展教育覆盖面。
阳信县通过创新形式、多元联动,真正让国防教育如“春雨润物”,融入校园、乡村与日常生活,深刻诠释“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扎实而鲜活的地域实践。(王兆林 周霄航 王晓彤)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