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东博会何以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超级纽带”?

发布时间:2025-09-22 08:12:22 来源:中国网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 “东博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盛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45个国家3200余家企业参与,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与影响力再创新高。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区域合作承压的当下,东博会兼具商业和外交平台双重属性,正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 “超级纽带”。

东博会是拓展区域开放维度、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效的 “助推器”。中国和东盟始终携手前行,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的典范。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在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双方贸易总额与增速仍能保持高位运行,彰显合作的内生动力与增长潜力。

近年来,双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离不开东博会搭建的“面对面”合作平台。在投资领域,东博会是“项目孵化器”,构建起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有效推进中国与东盟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如中马“两国双园”、中印尼“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中新苏州工业园等一系列标志性投资项目有序落地。截至2025年7月,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完成工程承包额达4800亿美元。这种双向投资格局深化了双方经济的相互依赖,推动了产供链的区域化整合,使中国与东盟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此外,为实现“货畅其流、资畅其通、人畅其行”,东博会以企业为主体,聚焦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会议开幕第一天即发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报告(2025—2026)》(蓝皮书),设立专章对自贸区3.0版进行深入解读,引导企业围绕3.0版涵盖的重点领域加强对接合作,推动设施“硬联通”和规则“软联通”水平共同提升,为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东博会是促进产供链协同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合作的“实验场”。中国与东盟产业链深度互补融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支撑下,中国和东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产供链协作空间广阔,东博会则成为双方探索高效合作模式的“实验场”。本届会议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专馆,便是一次有益尝试:华为在现场测试鸿蒙系统折叠终端,与东盟企业的设备兼容性;阿里云通义大模型针对东盟农业、医疗场景进行适配调试;科大讯飞与马来西亚科技团队探讨人形机器人的本地化服务方案等。

近200家高科技团队汇聚于此,并非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瞄准中国与东盟在AI领域合作的“痛点”与“潜力点”,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具体实践。同期举办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论坛,共议AI治理、伦理与标准等前沿议题,助推“实验场”中的探索模式走向规模化应用,为中国与东盟打造外贸强强联手的区域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示范效应。

东博会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的“连心桥”。在区域合作中,经贸往来是“骨架”,人文交流是“血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合作关系更具生命力。东博会打造中国与东盟文明对话的“文化客厅”,是在经贸联结的基础上拉紧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情感纽带。展会一直以来延续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为友好关系的“代际传承”储备人才资源。而首次举办的中国(南宁)—东盟星势力青年歌手大赛、中国—东盟时装周等活动,则是瞄准了民众对文化审美和情感表达的共同需求,培育更多中国—东盟民众相知相亲新亮点,实现多领域合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协同推进。同时,今年东博会邀请了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会,举办东盟国家“魅力之城”广西行等活动,意味着东博会的人文交流平台从双边升级为区域多边,通过实地互动让文化交流从“浅层认知”走向“深度认同”,真正实现民心相通走深走实。

从22年前的“初次牵手”到如今的“深情相拥”,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从“睦邻友好”向“命运共同体” 的跨越。本届盛会向世界展现了区域合作的“中国—东盟方案”,中国与东盟应以本届东博会为契机,深化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厚植民心根基,不断拉紧命运共同体纽带,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苏畅)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