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保障

广东汕尾党员干部齐心协力防御“桦加沙”

发布时间:2025-09-24 16:53:5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9月23日晚,外围风圈正悄然笼罩这片汕尾沿海区域,台风“桦加沙”正以不可挡之势逼近。汕尾市委第一时间召开紧急部署会,市委组织部再次进行组织动员,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迅速响应,连夜铺开“党员干部与群众在一起”行动,用责任与担当向群众诠释危难关头“共产党员就在你身边”。

全面转移

把“安全”送到家门口

早在台风预警发布的前一天,“转移通知”就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入户走访传到了每一户人家,昨天晚上,又进行了再通知再动员。汕尾市严格落实“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认真执行好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持通信畅通,通宵达旦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刻成了“硬规矩”。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行动——有人抓起雨衣再次对隐患点进行排查,有人抱着应急灯钻进老街深巷,有人扛着物资奔向安置点,平凡的身影在风雨中勾勒出最可靠的轮廓,成为风雨中最令人心安的坐标。

海丰县四套班子全员下沉镇村靠前指挥,县直单位干部“包片驻点”,镇(街道)与村(社区)党员结成“攻坚组”,把预警信息从“指挥部”直接传到“灶台边”。“‘桦加沙’风力超17级,门窗一定要钉牢!收到转移通知的乡亲,跟着党员走,别回头!”平东镇南门村党员干部脚步没停过——积涝区的独居老人、地质灾害点的农户、老旧房里的租户,每一户都要确认“人走锁门”。截至昨晚,海丰县共出动镇级干部12500余人次,村级干部7500余人次,组级干部5100余人次,排查隐患点4000多处,转移11559人,开放236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储备满足属地约10天的口粮供应。

红海湾遮浪街道东尾村抢抓台风来临前的“窗口期”,迅速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街道驻村干部、“两委”干部走访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及危房住户,讲解台风危害,清晰告知庇护场所位置与物资情况。合港村“两委”干部针对海边路前排村民安全隐患,带队逐户排查,耐心劝说转移,帮助老弱群众搬运行李,确保台风登陆前所有涉险村民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用行动筑牢防汛抗台“安全网”。

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中区社区针对奎山经贸市场周边老旧房屋较多、人员构成复杂的情况,成立党员突击队,联合网格员、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帮扶。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一名居住在奎山经贸市场附近,行动不便的百岁老人,社区党员干部立即上门,耐心劝说老人转移至安全避险点,协助收拾随身物品,将老人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风雨同行

最值得信赖的一群人

对汕尾人来说,台风是“老熟人”,但“桦加沙”的来势汹汹,还是让经历过超强台风的群众捏了把汗。可这一次,群众看到了更多的党员身影——各级党组织迅速启动平急转换机制,依托全市2.5万个基础联系单元,组织驻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10+2”类联户人员走村入户,把“防线”筑在最危险的地方。

陆丰市构建起“市—镇—村—网格”四级防御网,369支党员突击队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街巷末梢,8613名党员亮明身份,把“入户联心”变成“护民安心”。城东街道双寨村的兵支书陈泽业,巡查时发现村口3米高的枯树摇摇欲坠,枝干直指下方的高压线。“危险!”他来不及找梯子,踩着湿滑的树干往上爬,腰间系着群众递来的安全绳,锯子每挥动一下都溅起雨水。4根高危枝干被锯断时,他的裤腿已被树枝划得满是口子,手心磨出了血泡,群众远远喊着“小心”,心里却暖得发烫——这位“台风天的伐木工”,砍断的是隐患,护住的是安全。

海丰县可塘镇的珠宝加工企业里,党员干部正逐厂排查:“机器要断电,工人要转移,物资要垫高!”这里外来人口集中,厂房多为简易结构,22个村(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分成15-20人小组,拉网式检查每一个角落,24小时值守待命。梅陇镇的“党员责任区”覆盖了所有低洼易涝区和危房,党员们拿着手电筒巡查,发现隐患就插“警示旗”,遇到群众就帮转移,6713名群众、48名沿海鱼塭作业人员全部撤离时,有党员的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干脆光着脚继续走——他们的脚脏了,群众的心却净了、暖了。

夜间坚守

最让人心安的灯光

夜幕降临,遍布城乡的党群服务中心亮起的灯光格外让人暖心,全市86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打烊”,成为群众在风雨中最坚实的依靠。这些平日里为群众办事的场所,此刻化身为温暖的避风港,在狂风中撑起一片安宁的天地。

陆河县河南社区早早就启动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将党群服务中心4楼腾出来作为临时安置点。“有鱼肉有鸭肉,我们吃得好、睡得也安心”,彭大妈喜笑颜开地说道。据悉,河田社区不仅提供一日三餐,同时还准备了方便面、矿泉水、应急折叠床等应急物资,以及热水房供转移群众洗澡,让群众安心、放心。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村级后备干部主动响应参与防风防汛工作,与村“两委”干部并肩作战,认真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在陆丰市南塘镇竹坑村党群服务中心,后备干部与群众促膝长谈,细心询问每个群众的需求,借助这个机会,认真听取群众对村庄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

“有党员在,我们就放心。”这句话,是汕尾群众在无数次风雨中沉淀下的默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I级响应启动以来,全市共组建266个临时党组织、1900多支党员突击队,发动党员7万多人次,入户走访9万多户,排查隐患1.2万多处,转移群众7.6万余人。广大党员干部连续作战、挑灯夜战,以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斗志、务实的作风齐心协力打赢防御台风硬仗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郑雪云 汕尾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