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委政法委以“1 + 5 + N”(即 1 个专项行动、5 个攻坚年、N 项重点工作)工作思路为引领,深入践行“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理念,广泛开展联系群众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进万家门,架起党群“连心桥”。兴宾区政法系统全面推行“警格 + 网格”工作模式,科学划分辖区网格,实现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助理员“一员一格”或“一员多格”的精准覆盖。将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设为“走访日”,全体干部职工全员下沉村屯、社区,重点排查婚恋、邻里等纠纷。兴宾区司法局构建“三级联动”走访体系,重点走访低保户、特殊人群及矛盾纠纷户;公安分局构建“上门走访 + 线上沟通”双轨模式,组织民警深入社区、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建立完善民情档案。
截至目前,兴宾区政法系统入户走访1.9万多户,收集建议 350 多条,发放宣传材料 5 万余份。
熟知万家情,用活民意“听诊器”。兴宾区政法系统建立健全驻点直联制度,领导带头深入村屯(社区)走访调研,带动全区政法党员干部与 291 个村委会、社区结对。党员干部两人一组,利用每周四网格日,下沉至 2044 个社区网格,开展有困难必访、有纠纷必访、有诉求必访、有建议必访“四必访”活动。依托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平台,兴宾区政法各单位精准摸排各类矛盾纠纷 1259 件、特殊人群 900 余人,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分时分级访问机制,采取“工作时段全面摸排 + 专项时段重点突破 + 补漏窗口精准回访”工作方法,实现走访全覆盖。兴宾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信访接待室”“12309 检察热线”“线上留言平台”重点梳理出电信诈骗、食品安全、农民工讨薪等热点问题。
兴宾区政法系统通过多种形式走访群众 20 余万人,精准摸排各类群众需求。共收集问题 456 个,已解决 425 个,群众满意率达 93.2%。
纾解万家忧,搭建民困“跨越梯”。兴宾区政法系统下沉的党员干部会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社区民警、楼栋长等上门走访,针对收集的问题建立“问题、责任和成效” 3 张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同时,推广“社会能人评理堂”“老兵调解室”等品牌,吸纳退休法官、民警、教师、退役军人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今年初,兴宾区数十名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无法回家过年。兴宾区委政法委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组织法院、人社等相关部门前往工地现场办公,协同项目负责人、包工头、农民工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同时,协调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在春节前帮农民工要回了薪资 15 万余元。为更好地纾解民困,兴宾区司法局构建“排查——调解——回访”全链条机制化解矛盾。在兴宾区 24 个乡镇(街道)、291 个村(社区)实现调委会全覆盖,共吸纳 1500 余名“法律明白人”“乡贤骨干”,成功调解纠纷 260 余件;兴宾区人民检察院为 5 名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7.4 万元。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区政法系统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356 个,共调处矛盾纠纷 657 件,化解成功 604 件,化解成功率 92%。
实办万家事,拓宽惠民“服务面”。兴宾区政法系统联合村(社区)推出“群众点单、政法接单”服务模式,收集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要求每名干警为包干村屯解决一件为民办实事。兴宾区司法局依托 23 个司法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已办理案件 169 件、挽回损失 230 余万元;兴宾公安分局优化政务服务。服务窗口推行“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开通身份证、居住证办理“加急通道”,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网上办”“指尖办”成为新常态,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出入境、户籍、交管等业务。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兴宾区政法机关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超过 3200 余件,收到群众感谢信、锦旗等 50 余面。
“兴宾区政法系统将以‘四个万家’行动为契机,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为民服务篇章。”兴宾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韦建红如是说。(雷满)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