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题为《江苏省控烟实践新突破:基于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吸烟行为干预策略创新路径》的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为江苏省控烟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该研究由李庆国、张清、施林生、李志远、钱琦、邵峻等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通过深入分析江苏省吸烟现状及其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干预策略。

研究报告显示,江苏省吸烟率虽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2022年苏州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0.62%,较2021年下降0.6个百分点,呈现出连续五年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然而,全省男性吸烟率高达44.0%,显著高于女性的1.6%。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吸烟问题不容忽视,全省青少年吸烟率达2.65%,其中好友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主要危险因素。
在健康影响方面,研究明确指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极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吸烟会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2至4倍,冠心病发病率升高30%,心肌梗死风险提高2.6倍。此外,江苏省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率高达62.0%,二手烟和三手烟对非吸烟者,特别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控烟工作面临的多重困境。在经济社会层面,烟草经济在地方财政中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控烟政策的执行力度。在社会文化层面,江苏部分地区仍存在"敬烟为礼"的社交习惯,历史文化惯性影响着控烟工作的推进。在服务技术层面,戒烟门诊利用率低、电子烟监管缺失等问题也制约着控烟成效。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报告提出了三大创新干预策略。在政策层面,建议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对低价烟加征专项税,同时推广高价烟警示包装。在公务员系统推行"无烟办公"考核,将戒烟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在技术层面,提出开发"江苏戒烟通"APP,整合AI戒烟教练、尼古丁替代疗法在线处方及社区互助功能,并建立全省戒烟数据平台,实现戒烟服务全流程追踪。在社会共治层面,倡导结合吴文化"尚礼"传统打造"无烟社交"文化品牌,鼓励企业设立"健康积分",将戒烟行为与医疗保险折扣、职称晋升挂钩。
研究报告设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18%以下,公务员戒烟率提升至15%,心血管疾病急诊量下降10%,预计年节约医疗费用约20亿元。长期来看,到2030年力争实现《健康中国2030》吸烟率控制目标,推动"无烟江苏"立法,打造长三角控烟示范区。
这项研究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与文化适应性策略设计,为江苏省控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创新路径。专家建议优先推进公务员群体控烟示范、青少年电子烟监管及数字化戒烟服务,通过政策、文化、技术协同发力,实现从"被动控烟"向"主动健康"的战略转型,为建设健康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李庆国、张清、施林生、李志远、钱琦、邵峻)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