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金奎给妻子喂饭)
在山东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卢家村,有一位名叫卢金奎的老人,他用五十六年的婚姻时光,尤其是五十四年对病妻不离不弃的悉心照料,在平凡的生活里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仅凭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颗始终如一的心,将 “老伴” 二字的重量,刻进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
幸福开端突遭变故,他选择扛起责任
时间回到 1969 年,正值壮年的卢金奎与邻村姑娘王范喜结连理。彼时,卢金奎在附近工厂务工,凭借踏实肯干的劲头撑起家庭;王范则留在家中,将双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把柴米油盐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那时候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每天回家能看到她的笑脸,心里就特别踏实。” 回忆起最初的幸福时光,卢金奎的眼神里泛起温柔的光。
然而,这份平淡的幸福在婚后第二年戛然而止。天性善良且心思细腻的王范,因长期担忧家中老人的身体健康与养老问题,逐渐陷入忧思无法自拔,精神状况开始出现异常。“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好好的人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卢金奎至今记得那段黑暗的日子,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既然娶了她,就要对她负责到底,这是一个丈夫该做的。”
求医路漫漫耗尽积蓄,他为照料妻子放弃稳定工作
为了治好妻子的病,卢金奎带着王范踏上了四处求医的道路。从乡镇卫生院到市区医院,他背着妻子辗转奔波,却因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始终未能遏制病情的恶化。渐渐地,王范的智商退回到几岁孩童水平,不仅失去了说话能力,还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彻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一次次的求医,也几乎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一边是需要时刻照料的妻子,一边是亟待维系的生计。两难之下,卢金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放弃工厂稳定的工作,回到村里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在工厂上班时间固定,没办法随时回来照顾她,回家种地、打零工虽然辛苦,但能守着她,心里踏实。” 从此,卢金奎的生活被切割成 “照顾妻子” 和 “赚钱养家” 两部分,每天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连轴转却从不懈怠。
五十四载悉心照料,细节里藏满深情
如今,走进卢金奎的家,不大的院落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屋内陈设简朴却干净整洁,一台老式电视机、一盏昏黄的灯泡,勾勒出这个家的温馨。而最让人动容的,是卢金奎对妻子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
每天清晨,卢金奎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妻子擦脸、梳头、清理卫生,然后生火做饭,再一勺一勺地喂到妻子嘴边。傍晚收工回家,他又会重复同样的流程,哪怕自己早已疲惫不堪,也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现在虽然迷糊了,但也是我的老伴,不能让她受委屈。” 卢金奎说。
每隔几天,卢金奎还会烧好热水,给妻子洗一次澡。“她年轻的时候可爱美了,现在虽然不知道了,但我得让她干干净净的。” 洗好澡后,他会细心地帮妻子擦干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珍宝。担心妻子孤单,他还经常喊来热心的邻居到家里陪妻子聊天,“虽然她没反应,但家里热闹了,她肯定也高兴。”
对于邻居们的帮助,卢金奎始终记在心里。“有时候忙不过来,邻居们会过来搭把手,我也没什么能报答的,就给他们送点自家种的蔬菜。” 他有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与要强,“能自己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不能总给人家添麻烦。”
平凡话语显真情,他用一生诠释 “老伴” 意义
2025 年,是卢金奎与王范结婚的第五十六个年头,也是他照料病妻的第五十五个年头。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卢金奎从未喊过苦、叫过累,在他看来,“老伴老伴,陪她到老,才是伴”。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桥段,卢金奎用五十六年的相守,尤其是五十四年的悉心照料,将 “爱” 与 “责任” 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故事,就像一股暖流,流淌在卢家村的街头巷尾,也让更多人明白:平凡人的 “风花雪月”,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危难时刻的不离不弃。(王正鲁 李冬梅)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