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逾八旬,本该是在家安度晚年的年纪,可他却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步履或许因岁月磨砺不再矫健,眼神却因信仰浸润依旧清亮;他早已退役退休,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他就是丹英社区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战士,现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傅守信。从保家卫国的军营,到服务群众的社区,用毕生岁月践行忠诚与信仰,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他用一辈子的坚守,把“党员”二字刻进了每一件小事里,让胸前的党徽始终闪耀。
62载党龄映初心,一生忠诚“不褪色”。
1961年穿上军装,1963年举起右拳宣誓入党,傅守信的人生从一开始就烙上了“忠诚”的印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到延吉市公安局、检察院、纪检委的岗位能手,再到退休后牵头建起延吉市首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无论身份怎么变,他“为党做事、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变。
“脱下军装,脱不下军人的担当;退休离岗,离不了党员的使命!”这是傅守信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的行动指南。退休后,他拒绝了安享晚年的清闲,一头扎进社区党建工作,先后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锋岗”等荣誉。可他总说:“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所有愿意为党出力的老党员的。”
把支部当“家”建,让老党员“有归属”。
刚接任丹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时,傅守信犯了难:支部党员平均年龄75岁,有的卧病在床,有的住得远,组织生活常常“凑不齐人”。他没喊苦,带着支部委员揣着笔记本就上了门——哪家老人行动不便,就定期上门送学习资料;哪家有困难,就记在本子上帮忙解决。
为了让支部“活”起来,他琢磨出“1+N”学习模式:每月1次集中学习,再搭配“心得分享会”“知识小测试”“红色故事汇”,老党员们的参与热情一下子提了上来。支部经费紧张,他悄悄自掏腰包:800多元买学习材料,1000多元给困难党员买慰问品。有人劝他“别太较真”,他却笑着摇头:“支部是老党员的家,家里的事,哪能算得那么清?”
如今,这个曾经“冷清”的支部,党员参与率从不足50%涨到了98%,每次活动大家都早早来等着——因为傅守信让他们知道,“退休了,也还是党的人”。
绿美延吉当先锋,八旬“找茬”不落后。
绿美延吉的号角吹响,傅守信成了社区里最忙的“银发身影”。每天早上8点半,他准会拎着垃圾袋、拿着小铲子出门,捡白色垃圾、铲楼道小广告,汗水浸湿了衬衫也不停歇。“绿美延吉不是口号,是让咱们住得更舒心!”他常跟居民念叨。
小区里“圈地种菜”是个老大难问题,傅守信没多说,先把自家近30平方米的菜园全拔了。居民们看在眼里,纷纷主动清理;遇到不理解的,他就一次次上门劝:“咱们小区美了,咱们住着也开心不是?”慢慢的,乱种菜的没了,小区里多了绿地和鲜花。
他还加入了社区“五老找茬团”,带着老同志们巡查环境、用小喇叭宣传绿美延吉好处、组织健康讲座。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拍着胸脯说:“我80多了,但党员的劲头不能老!绿美延吉行动,我不能掉队!”
言传身教传家风,红色基因“代代传”。
“牢记本色,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傅守信的朴实话语中透着坚定。他最骄傲的不是获得多少荣誉,而是把“奉献”的种子种在了子孙心里。在丹英社区居住期间,他20年如一日主动担任所在小区楼长,他把居民“愁盼”当“心头事”,不图回报解民忧,用调解温暖邻里情,以行动点燃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热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点滴付出诠释“先锋”二字,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疫情防控最吃紧时,社区需要志愿者开展消杀工作,傅守信第一时间报名。家人担心他年纪大了有风险,劝他“在家好好休息,让年轻人上”,他却急得红了眼:“我是党员,是老战士,这种时候怎么能躲在家里?”从那天起,他主动承担了自己居住的两栋楼、8 个单元的消杀任务,每天背着20多斤重的消毒喷雾器,从1楼爬到6楼,每层楼道、每个角落都仔细喷洒。消毒液腐蚀性强,没过多久,他的3双布鞋、2套衣服就被腐蚀得不能穿,手上也起了红疹,但他从没叫苦。每次消杀到儿子家所在的楼层,傅守信都会隔着门和孙子打招呼:“爷爷在消杀,你要好好听话,出门记得戴口罩。”
有一次,孙子隔着门说:“爷爷,你辛苦了,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当志愿者。”听到这话,傅守信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自己的行动,正在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风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傅守信说,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爱党、奉献”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如今,他的孙子和丹英社区的年轻工作者们都把傅守信当成榜样。社区党委书记王淑清说:“傅书记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更像一盏灯,照亮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路。”
62年党龄,80余载人生。傅守信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建设家乡的骨干,再到服务群众的“银发先锋”、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傅守信胸前的党徽见证着他“离岗不离党,退役不褪色”的崇高信念。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告诉大家:党员不分年龄,奉献无关岗位,只要心里装着党、装着群众,平凡的日子也能活出不平凡的意义——这,就是一位老党员最赤诚的奉献路。(杨波)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