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心”促“新”,创新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6 14:30:3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4年至今,学校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率与科研成果产出率较前三年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立项总数为186项,发表学术论文213篇……”新学期开始,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程怡阁便开始仔细核对最新的科研数据。她感慨道,这些数字背后,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的成果。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教师首次获批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截图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制度暖心、服务贴心、管理精心”为抓手,构建起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让科研创新在规范有序的生态中生根发芽,以“三心”服务激活学校科研事业的“一池春水”,创新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制度暖心:让科研“有章可循”

制度是科研工作的“压舱石”,更是激发创新活力的“指南针”。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紧密围绕学校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将制度建设作为科研管理的“先手棋”,2023年以来,先后出台并修订了《关于加强科研活动工作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涵盖科研活动管理、经费使用以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二十多项制度文件,为科研工作划出“红线”,也点亮了“绿灯”,更为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产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让教师能够在规范、公平的环境中潜心钻研。

“现在每周都有项目申报,从专任教师到行政人员,甚至校领导都积极参与。”科研处处长程怡阁介绍,从项目申报的流程细则到经费使用的“明白账”,从成果考核的量化标准到学术诚信的“防火墙”,新制度不仅规范了学术行为,更优化了激励机制。制度实施后,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实现从“要我科研”到“我要科研”的心态转变,2024年至今申报项目达746项,覆盖20多个学科专业。

“以前做科研,总担心政策不透明,现在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我们可以更安心地投入研究。”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彭金表示,这种“全员科研”的氛围让他感受到了学校对科研的高度重视。

服务贴心:让创新“触手可及”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服务”作为撬动创新的“支点”,以“师生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宗旨,打造“全周期、零距离”的科研服务,建立“政策捕捉—精准传达—广泛动员”的信息服务链,安排专人实时跟踪上级主管部门动态,近年来,累计捕捉并传达80余类项目申报信息,其中新拓展渠道占比超80%,覆盖全校20多个学科专业。通过科研工作QQ群、微信群等平台,实现申报信息“零时差”传递,形成“周周有项目、人人能参与”的火热氛围,仅2024年至今,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教职工达260人以上,实现科研参与度的历史性突破。

“我们特别注重‘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推送定制化的申报信息,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也为科研创新增加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科研处教师秦冰燕介绍,学校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体系,每年组织开展高质量学术讲座、学术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围绕项目申报技巧、论文撰写规范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度辅导;通过线上平台定期推送技巧文章50余篇。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学术沙龙现场

此外,学校推行“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腿”的服务模式,从项目申报材料预审、经费报销指导到成果登记、档案归档,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实现“办公留痕、服务可溯”,让教师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科研创新本身。

管理精心:让成果“落地生根”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全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精细化培育—规范化监管—高效化转化”的管理闭环,推动科研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跃升。

“2024年,学校21个结项项目成功率达到100%,其中参与贵州省网信研究课题、黔南州廉洁文化建设课题的4位教师,因结题材料规范、成果突出获课题组织单位奖励经费,彰显管理成效。”提及这些数据时,科研处处长程怡阁非常的自豪,她介绍道,在项目启动阶段,学校会组织专家对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确保研究方向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实施过程中,通过中期检查动态跟踪进展,及时解决教师们的技术难题与资源调配问题;结项环节,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严格评审。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结题评审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不断聚焦学科特色与地方需求,实施“重点突破+特色培育”双轮驱动策略,瞄准高层次项目,仅2024年在市厅级以上课题立项中实现占比超55%,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率达80%,在民办高校中位居前列;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四川传统工艺研究院课题、贵州省司法厅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等特色研究,形成一批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服务功能的成果,拓宽科研创新的“广度”与“深度”。

据悉,学校还通过引入科研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过程管理、成果统计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步推进纸质档案标准化建设,通过贴标签、做目录等精细化操作,实现科研文件“分类清晰、检索便捷”,为科研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档案保障。

从制度创新到服务升级,从过程管理到成果培育,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心”为笔、以“新”为墨,在科研创新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三心”服务为引擎,在规范中厚植科研土壤,在创新中激发发展动能,推动科研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晏春)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