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故事都有温暖的结局。”10月13日,在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党组织书记讲立德树人”活动现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组织书记徐雷以学生成长故事为主线,深情讲述了学院通过“三三四”育人模式,用爱与智慧助力学生成长的实践。

图为第三届“党组织书记讲立德树人”活动选手合影留念
这只是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深化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科院特色的“党建+”立德树人新路径,让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与“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力量。
“学校党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范伟多次强调,要“以学为基、以干为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
“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我们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组织书记杨帆分享到。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通过持续打造“党组织书记讲立德树人”品牌活动,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协同参与”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图为杨帆参加“党组织书记讲立德树人”活动
创新路径,“三三四”模式激活育人引擎
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各二级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其中,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推出的“三三四”育人模式尤为亮眼。
该模式通过提升活动、文化及宣传阵地三方面的功能,发挥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先锋队伍与志愿服务团队三支队伍的作用,打造“根基课堂”强化理论武装,“行走课堂”开展实地研学,“实践课堂”提升专业能力,“先锋课堂”发挥榜样作用四大课堂,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徐雷介绍,学院通过深化党支部建设,强化政治引导,建立师生密切合作的共建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和党建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院推行“法治三进”志愿服务,组织师生走进学校、乡村和社区,开展法治宣讲、教育和调研,活动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学院还作为贵州省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与司法机关合作探索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模式,提升学生法律实务技能。

图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模拟法庭大赛
艺术赋能,美育思政融合绘就新篇
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专业教学,避免“重技轻德”?艺术学院党组织书记罗安杰探索出“党建引领铸根基,艺术赋能育新人”的特色之路,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专业教学。
“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必须深刻认识到唯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艺术教育创新,以红色基因浸润艺术教育,用艺术魅力激活思政内核,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罗安杰阐述了党建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学院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既懂党建又懂艺术的党务干部队伍。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师生创作红色主题艺术作品。绘画专业开展红色主题画展;表演专业围绕《红岩》等经典开展“围读书香 演绎经典”活动;音乐表演专业聚焦时代主题举办教学示范音乐会。

图为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学生演绎经典剧目《金锁记》
艺术学院还积极搭建实践平台,绘画专业依托“筑梦乡村振兴”公益墙绘活动,组织师生深入基层描绘美丽乡村;表演专业与企业合作打造沉浸式红色剧目《伟大转折》,师生编创的《困牛山》《我们的信仰》等剧目多次在校内外演出,获得热烈反响,实现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图为艺术学院学生开展“筑梦乡村振兴”公益墙绘活动
多维发力,“五育并举”构建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经济与管理学院党组织书记任钊杰提出“三融三促”实践路径,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全链条。
课程融“德”,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党支部牵头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挖掘经管类课程思政元素。实践融“行”,打造“红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国有企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文化融“心”,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图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党员到惠水县大龙村下田助农种植水稻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构建校院支部三级协同工作框架,系统提升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学院党委通过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党员教育、强化组织生活指导与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基层党支部聚焦理论武装、工作模式与品牌建设三大核心进行创新,探索“党建+学业辅导、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模式,打造深入学生的服务型党支部。

图为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电脑义诊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打造“红途赋能 党建领航”特色党建品牌,构建“思想领航—组织强基—实践创新—育人协同”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学院与惠水县委党校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惠水红途—长征路上的历史印记》沉浸式情景教学课程,其教学模式在省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荣获佳绩。学院还成立“青马研学社”,举办读书分享会、红色文化作品大赛,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表演专业学生参演的《伟大转折》剧目现场
“从党组织书记的倾情讲述,到“三三四”模式的精准施策,从艺术赋美的思政课堂,到“红途赋能”的品牌引领。”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张耀赠表示,学校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务实的行动举措,将立德树人的种子播撒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讯员 程丹)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