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随着会东县铁柳烟叶收购站最后一担烟叶完成核验入库,标志着会东县2025年烟叶收购工作正式收官。从春播时的满怀期待,到秋收时的硕果累累,会东烟农的“黄金叶”终于顺利转化为沉甸甸的“增收钱”,全年烟叶产业闭环圆满落定,更让会东稳稳守住了全国县级烟区“十一连冠”的宝座!

硬核护航:从田间到收购,每步都有“金标准”
能拿下这份亮眼成绩,背后藏着会东实打实的“硬功夫”。今年以来,当地不仅大力推广膜下小苗移栽、增施农家肥等十项关键技术,把烟叶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做到极致;在收购环节更是让烟农省心——烟草部门严格遵循“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政策,推行精准预约、专业化分级,还专门设立绿色通道,缩短等候时间。

烟农故事:全程有人帮,种烟卖烟都踏实
“从烟苗移栽到病虫害防治,再到烘烤环节,烟草公司的网格员、技术员就没断过上门。”会东县鲹鱼河镇烟叶种植户王方成提起今年种烟的经历,满是安心,“收购前还专门来家里教分级,帮着提高上等烟比例,卖烟的钱一周左右就到账,省心又踏实,根本不用愁。”
会东县铁柳镇的种植户肖成华则晒出了自家的“丰收账单”:“今年种了65亩烟叶,收了160多担,卖了30余万元,收入真不错!”他笑着说,有技术指导托底,收入一年比一年稳,明年还想接着扩大种植规模,把“烟田”变成持续增收的“宝地”。
服务保障:从田间到收购站,全链条守护烟农利益
为了让烟农“种得好、卖得顺、收益高”,会东打出了一套“服务组合拳”。会东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严格遵循“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政策,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推行精准预约、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等现代化模式,大幅缩短烟农等候时间。
铁柳烟叶收购站站长张正亮介绍,收购前,网格员会连续四十天深入农户家中指导烟叶分级和打小捆,收购人员也需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收购期间,不仅亮明公平秤杜绝违规操作,还专门为老弱病残开通绿色通道,设置休息区、配备饮用水和急救药品,“就是要让每一位烟农都能感受到便利和尊重,切实保障大家的利益。”
此外,各收购站(点)还同步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咨询,引导烟农做好科学采收、烘烤和分级,从源头提升烟叶质量,让“好烟叶”真正能卖出“好价钱”。
亮眼成绩:1.7万户烟农共享13.6亿红利
今年会东烟叶的丰收,有数据为证:全县落实烟叶种植面积29.5万亩,覆盖19个乡镇(街道)178个行政村,累计收购烟叶75.2万担,直接带动1.7万余户烟农实现现金收入13.6亿元。
更值得骄傲的是,会东烟叶收购量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烟叶产量实现全国县级烟区“十一连冠”。让烟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成为推动会东“产业兴、群众富”的重要力量。
如今收购工作虽已收官,但会东烟叶产业的发展脚步并未停歇。接下来,会东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启动收购数据复盘与明年种植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和烟农反馈优化品种布局、强化技术指导,持续推动烟叶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让这片“黄金叶”继续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帮更多烟农实现“种好烟、卖好价、多增收”!( 王舒燕、张兰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