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深耕项目式学习 筑牢素养培育根基 丰台教育探索实践赋能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0-17 14:48:2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10月16日,“深耕项目式学习 聚智创新育未来”丰台区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联盟校2025中期论坛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小学举行。来自市区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丰台区多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项目式学习的深化实践展开研讨,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基层路径。

本次论坛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部署,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关于“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要求,聚焦“创中学”核心理念,通过成果展示、经验分享、思想碰撞,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区域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执行秘书长贾美华,北京市教育学院教授李春山,师育未来PBL品牌创始人、北师大项目学习课题组首席专家罗颖,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以及来多省份地区友好校的教育工作者参与活动。

图片1.jpg

开场短片以生动镜头勾勒出联盟校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轨迹:从项目启动时的头脑风暴到实践中的协作探究,从田间地头的实地调研到成果展示时的自信表达,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展现的创新热情与探究精神极具感染力。短片系统呈现的年度研究成果,直观印证了项目式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推动作用,呼应了教育政策中“加强实践育人”的鲜明导向。

“联盟校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的实践探索,精准契合了教育强国建设中‘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协同融合’的要求。”唐亦勤在致辞中指出,丰台区构建的科学评估、生态培育、协同交流三大支撑体系,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作为轮值主席校,丰台一小党总支书记王艳红分享的《创中学:小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模型与实施路径》,展现了基层学校的实践创新。该校构建的设计、实施、评价、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点、线、面、体”递进式改革,形成项目式学习基本框架与四阶段课堂模型,建立全过程多模态发展评价体系,与政策中“推进综合学习、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的要求高度契合[__LINK_ICON]。学校开发的AI智慧伙伴赋能课程、“一班一国”跨学科主题课程,更让素养培育有了具体载体。

图片2.jpg

学生代表分享成为论坛亮点。八位同学围绕项目实践经历,讲述团队协作中的成长故事,展示亲手制作的文创作品。“从设计方案到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一起思考。”孩子们的真挚表达,印证了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注脚。

图片3.jpg

校长沙龙环节,在丰台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凯波主持下,各校校长聚焦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展开研讨,提出“对接真实情境”“深化跨学科协作”“优化多元评价”等关键策略。大家一致认为,项目式学习是破解传统教学壁垒、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图片4.jpg

专家点评环节,罗颖以《项目式学习变与不变》为题,解析实践本质;贾美华围绕新课标落地、教师角色转型等主题强调,“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核心,‘师生共育’模式与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呼吁依托联盟平台凝聚育人合力。

图片5.jpg

当日下午,数学、语文、英语、综合等五大分论坛同步开展,一线教师分享的实践案例经专家点评指导,进一步明晰了项目式学习贴合课程标准、落实素养目标的优化方向。

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丰台区项目式学习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基层教育系统响应教育强国建设号召的具体行动。正如教育工作者所言,项目式学习的深耕实践,正在让课堂成为素养培育的主阵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中成长为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马志文)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