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九曲云环遇瑞士:梯田与山巅的美学共鸣

记云和梯田九曲云环的“东方田园诗”与瑞士风光的“阿尔卑斯歌”
发布时间:2025-10-21 17:27:4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当第一缕晨曦漫过九曲云环的梯田间,那层层叠叠的金黄稻浪与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交织时,我忽然觉出一种奇妙的熟悉感——那是在阿尔卑斯山下曾邂逅的景致,却又带着东方农耕文明独有的温婉。行走在云和梯田景区的九曲云环,我竟在江南山巅,寻到了与瑞士风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篇章。

一、共鸣:山与田的交响诗

瑞士的美,是阿尔卑斯山赋予的雄浑与灵秀。雪山巍峨如银甲骑士,山脚下的田园则是上帝打翻的调色盘,木屋、草甸、牧群,在四季里晕染出油画般的浓烈。而云和梯田的九曲云环,以浙南的群山为幕,以千年农耕的智慧为笔,在海拔千米的山坡上,勾勒出“田叠九曲,云绕千环”的水墨长卷。

它们的共鸣,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瑞士的田园是牧民与山的对话,云和的梯田是农人同水的约定。在九曲云环,古老的“引水入田”系统让每一级梯田都成了澄澈的镜面,将天光云影、青山绿树收纳其中;一如瑞士山谷里,阿尔卑斯山的融水滋养着草场,让牛羊在坡地间勾勒出灵动的曲线。

它们的共鸣,是四季的慷慨馈赠。春日,九曲云环的梯田注水如银链,在山间闪烁着碎光,这与瑞士山坡上初融的雪水旁,野花次第绽放的清新异曲同工;秋日,云和的稻穗金黄如浪,层叠的梯田成了大地的“等高线”,恰似瑞士山林间,秋叶将山坡染成琥珀色的绚烂。

二、各美:东方水墨与西欧油画

若说共鸣是灵魂的相拥,那各自的美,便是个性的闪光。

九曲云环的“东方韵”,是含蓄的、诗意的。它的梯田顺着山势蜿蜒,没有刻意的规整,却在“九曲”的流转里藏着农耕文明的韧性。清晨,云雾从山谷漫起,将梯田半掩在轻纱之后,偶有几座灰瓦农舍探出,像极了明清山水画卷里的留白;黄昏,夕阳给梯田镀上金边,田埂上劳作归来的农人,身影被拉得很长,是“锄禾日当午”的质朴,也是“带月荷锄归”的悠然。这里的美,是千年稻作文化的沉淀,每一级田埂都写着“天人合一”的哲思。

瑞士风光的“西欧情”,是热烈的、浪漫的。阿尔卑斯山的雪峰是直白的壮美,山下的木屋是鲜艳的明黄、橙红,在翠绿草甸的衬托下,像童话书里的插图。牧民的牛铃在山谷里回响,滑翔伞从雪峰一跃而下,将冒险与自由的气息写满天地。它的美,是工业文明与自然的碰撞,是对“极致体验”的不懈追求。

三、共美:在世界美学里的双向奔赴

站在九曲云环的观景台,望着眼前的梯田与远山,我忽然明白,云和文旅所打造的这份“惊喜”,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骨子里的自信与包容。

当瑞士的游客惊叹于“东方梯田竟有阿尔卑斯般的壮阔”时,当中国的旅人在九曲云环的景致里念起“瑞士田园的影子”时,“美美与共”的真谛便已显现。九曲云环的美,因这份与瑞士风光的“共鸣”而更具国际视野;瑞士的美,也因这份“东方镜像”而多了一份农耕文明的厚重。

就像归野营地(“归于心·安于野”)将现代露营与江南庭院融合,让游客在梯田边既能体验篝火晚会的热烈,又能静赏水墨山景的雅致——云和梯田的九曲云环,早已不是单一的“田园风光”,而是世界美学对话的舞台。

暮色四合,九曲云环的灯盏次第亮起,与天边的晚霞、山间的云雾、层叠的梯田构成新的景致。这一刻,浙南的山巅与阿尔卑斯的峰峦,在“美”的维度里,完成了一次温柔的握手。这大抵就是旅行的意义,也是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在不同的风景里,看见世界的多元,也懂得自身的珍贵。

给浙江云和文旅的点赞,不止是为九曲云环的绝美风光,更是为这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智慧——它让中国的梯田,在世界的风景册里,写下了独一无二的一页。(苏礼彬  朱德飞)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