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湖南湘潭秸秆“变废为宝” 走出生态经济双赢路

发布时间:2025-10-22 16:27: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河口镇先丰桥村田间秸秆收储忙

深秋时节,湘潭县的田间地头不见往昔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忙碌的收储景象和农户们洋溢的笑脸。曾经让人头疼的“闹心秆”,如今在湘潭成了滋养土地、富民增收的“香饽饽”。湘潭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创新举措,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路子。

从“废料”到“肥料”

在雨湖区鹤岭镇,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农户“新农活”。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让昔日焚烧的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地的“绿色肥料”。“以前烧秸秆污染大,现在烂在地里还能肥田!”当地农户切实感受到了变化,不仅解决了焚烧难题,还节省了肥料成本,实现了种植的良性循环。

小秸秆串起大产业

秸秆的“旅程”远不止于田间。鹤岭镇构建“收集—转运—仓储—处置”一体化体系,让秸秆身价倍增。当地企业将秸秆加工成生物颗粒,日产量超10吨,带动村集体增收。

河口镇伟胜农机合作社通过打捆回收,将秸秆制成草棒、饲料、营养土,延伸产业链。“三亩田能收一吨秸秆,每吨能卖500元,加工后价格还能翻一番!”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条绿色产业链年产值达400万元,带动50多人就业。

“稻菇轮作”开辟新路径

近日,“秸秆种菇”万人大培训在湘潭县射埠镇启动。高级农艺师邓述东推广的“稻菇轮作”模式,将秸秆转化为赤松茸生长基料,实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

“秸秆种菇”万人大培训启动会现场

“一亩蘑菇能消耗10—20亩稻草,菌渣还田还能肥地!”这种模式简化流程,降低成本,让农户只需投入菌种即可实现增收。种粮大户黄志平笑着说:“跟着种菇几年,亩增收2到3万元!”

政企联动保“出路”

湘潭市通过“镇村联动、责任到人”机制,联合合作社开展秸秆全量回收。各镇村举办主题活动,让村民亲眼见证秸秆价值。“现在谁还舍得烧?都是钱呐!”一位村民笑道。

科技赋能、产业延伸、宣传入户——多管齐下,湘潭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日益成熟。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将继续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完善镇村联动,让天更蓝、村更富、田更肥。

昔日的“一把火”,已化作今日的“一把金”。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正带领广大农民,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生态富民康庄大道。(张立)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