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谷香,丰收正当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米城大米迎来销售旺季。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通过引加工企业、做精深加工、拓销售渠道,做足“米”文章,推动稻米产业提质升级,以稻米全产业链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眼下正值大米加工旺季,在达川区米城乡米城社区大米加工房内,稻米醇香四溢,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金黄稻谷经脱壳、筛选、精米加工等环节,变身莹白清香的大米,再顺着流水线装袋打包成不同规格,即将发往各地市场。
达川区米城乡米城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京强:我们加工房集大米烘干、加工、包装一体化生产,主要是负责本社区及周边村庄的稻谷加工。
曾经,加工难是米城乡稻米产业的“卡脖子”问题 ,缺乏规模化加工设施,村民稻谷要么低价外销,要么远赴几十公里外加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达川区对接农业企业共建标准化加工房,引进生产线,2024年9月投产后,彻底结束有好稻谷无好加工的困境。
达川区米城乡米城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京强:大米日处理量约60吨,可大幅降低米城大米生产成本,解决制约米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达川区米城乡大沟村村民 何川东:现在我们可以在附近加工,方便得多了,价格也比较实惠。
破解加工难题后,拓宽销路成为关键。达川区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稻米资源,统一加工销售;同时,延伸产业链开发胚芽米、米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线上电商+线下商超+订单认购”多元化销售体系,让米城大米销路越走越宽。
达州市米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波:线上我们在电商平台开设了旗舰店,线下进驻了各大商超和社区便利店。同时,推出了企事业单位定制、家庭年订单等认购服务。目前,我们的稻米年销售产量达到3000吨左右,米酒等产品已经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如今,米城大米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不仅打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更让村民共享产业红利。未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精深加工产品增多,将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
达川区米城乡党委书记 李翔: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开发更多精深加工米制产品,延长产业链条,走出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发展道路,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