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老城市新活力”核心目标,荔湾区以“绣花”功夫深耕人居环境提升,以文化为魂激活文旅融合动能。从历史街区的活化重生到老旧小区的品质蝶变,从非遗IP的创新出圈到文旅消费的场景升级,这片承载岭南文化根脉的土地,正以“宜居”“宜游”双轮驱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修旧如旧:从“宜居”出发,打造全国历史街区更新的“荔湾样板”
摒弃过去“重建设、轻治理”的传统模式,荔湾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治理理念、模式、手段,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旧小区微改造、城中村综合治理“三箭齐发”,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人居环境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凭借“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实践经验,成功入选住建部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成为全国历史街区更新的“荔湾样板”。走进逢庆大街,曾经杂乱的“三线”被规整地“藏”入麻石路下,外露线路也“躲进”崭新的线槽;室外的电箱整齐收纳于护栏之内,屋檐下新增与街巷风格相融的坚固雨棚;商户招牌既保留特色又契合习惯风情——细微之处的改变,正是荔湾历史街区改造成果的生动缩影。
现如今,永庆坊二期改造加速推进,骑楼段、示范段、滨河段、粤博西段、粤博东段、金声段6个片区已建成开放,面积更拓展到一期的10倍。据荔湾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领域,荔湾区已累计投入15.6亿元,完成约47万平方米改造,惠及超15万群众。“我们始终坚持以‘修旧如旧’为核心,坚持利用现代化技术,让历史街区‘还原’升级,不仅保留了历史街区原有的风貌,让老街坊们能在崭新的街巷中看到老西关,更从生活需求出发,解决了老旧街巷房屋破败、潮湿等问题,让改造更贴近人民生活所需。”
人居提升:以人为本,让改造贴近群众、“走近”民心
聚焦老旧小区微改造,荔湾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将便民服务、治安、卫生等领域纳入改造范围。针对部分老旧居民楼因地理环境与历史遗留问题无法使用天然气的情况,推动燃气管道入户,圆了居民“用上清洁能源”的心愿;通过腾挪公共空间,尘封多年的陈家祠东广场焕新开放,变身集休闲、文化、社交于一体的社区客厅。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多批次老旧小区改造,从管网更新到适老化改造,从充电桩安装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老房子焕发新生活力。
城中村治理同样彰显“分类施策”智慧。对于山村、坑口2个新模式改造项目,荔湾区今年已完成专项借款请领约199.85亿元,签约3988户,完成固投约72.73亿元。对于暂不改造的城中村,通过完善党群阵地、提升交通环境、升级市政设施、提质公共空间,补齐公服短板,打破城中村“脏乱差”的固有印象,推动城中村向“宜居社区”转型,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生活配套,实现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文化赋能:激活产业新动能,打造全域化文旅体验
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荔湾区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全区现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永庆坊)、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永庆坊、沙面街)、A级景区3个(陈家祠、西关永庆坊、沙面西堤)、历史文化街区14片(占广州半数以上)、不可移动文物240处308个、非遗项目92项,“中华老字号”企业8家,3366个旅游资源点遍布辖区,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12月,荔湾区联合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入选全国示范区名单的项目。2025年8月,以荔枝湾涌、恩宁路骑楼、西关大屋为核心,串联陈家祠砖雕、上下九风情与泮塘民俗的“荔湾胜境”成功入选2025年“羊城八景”,成为广州文旅新名片。
为进一步打造全域化文旅体验,荔湾区通过在永庆坊、沙面、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引入网红书店、精品咖啡店、剧院等新兴态,让传统地标变身“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串联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省非遗馆)、永庆坊、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馆、沙面等核心景点,获国家文旅部推荐,策划“广州西关匠韵——荔湾非遗深度体验之旅”,入选全省3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之一,游客可亲手体验广绣、广彩技艺,感受“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饮食文化魅力。
依托“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活动品牌,荔湾区结合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三月三北帝诞”巡游3天吸引超158万人次,“五月五龙船鼓”活动期间荔枝湾景区及周边迎客近27万人次。同时,积极打破地域界限,打造全省首个非遗城际品牌“广佛非遗周”,推动广佛两地非遗资源联动,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
文旅+百业:擦亮荔湾文旅品牌,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文旅+”的深度融合,正为荔湾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今年国庆假期,荔湾各主要景点接待游客达288.8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8%,永庆坊接待游客87.38万人次,较比2018年的4.8万人次实现跨越式增长。如今的粤剧艺术博馆,不仅有粤剧剧迷与老街坊,更有身着汉服的年轻群体驻足赏曲;永庆坊内文化展览、品牌快闪活动丰富,市民游客从“走马观花打卡”转向“深度停留体验”。
在“文旅+文创”领域,荔湾区打造“荔湾礼物”旗舰店,围绕匠心非遗、荔韵景趣、西关风俗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将“荔湾记忆”带回家;在“文旅+餐饮”领域,连续举办多届“永不落幕的美食文化节”,推出西关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双皮奶、艇仔粥、虾饺等西关美食成为“舌尖上的文旅IP”;在“文旅+时尚”领域,指导成立广州市湾区时尚行业协会,在上下九步行街举办湾区时尚文化艺术秀,将广绣、香云纱等岭南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展现“传统与时尚共生”的城市气质。
从人居环境的“精细绣花”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荔湾区正以全方位的品质升级,让“老城市”持续焕发“新活力”。未来,荔湾将继续深化“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协同发展,以文化为魂、以治理为基,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荔湾力量”。(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