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商店街村的阡陌巷弄间,总能看到市卫生健康委派驻第一书记苏红晓忙碌的身影。两年来,他深深扎根这片土地,把村民当亲人,用三件“暖心实事”,在群众心田播撒下和煦的阳光。

一、六眼机井润良田,一片初心解民忧
商店街村及周边几百余亩耕地,长期受灌溉难题困扰。旱季时,村民只能人力拉水浇地,耗时耗力还影响收成。苏红晓在走访中目睹村民烈日下艰难取水灌溉,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
他带领村“两委”逐片查地形、记水源,白天丈量标记,晚上研究机井选址,历时半个多月,最终确定了六眼机井的最佳位置。为筹资金、找技术,他多次往返市县部门与水利专家间,曾一天奔走三个单位争取项目支持。
最终,6眼机井投入使用。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流入干涸的田地,村民欢呼不已,一位年迈的老人更是紧握他的手,热泪盈眶。如今,这片耕地实现旱涝保收,庄稼茁壮成长,那六眼机井,也成为苏红晓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见证。

二、大棚结硕果,致富添新路
商店街村虽有一定集体经济基础,但苏红晓想让村民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在发现村里有闲置土地、村民也有种植意愿后,他开始谋划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为选好项目,他带领村“两委”10余次外出调研,从现代农业大健康产业大会到周边食用菌基地,学技术、看市场、谈合作,最终确定发展活体蔬菜与食用菌种植。他积极协调争取30余万元资金,建成食用菌大棚,并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入村指导。

村民王大姐原本闲居在家,如今在大棚参与种植,参与种植后,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如今,大棚作物不愁销,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更带动了2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至4000元,大棚成了“致富棚”。

三、健康守家园,温情暖人心
作为卫健系统派驻干部,苏红晓发挥优势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他积极推动党建联建,促成与市、县疾控中心党支部签订4份共建协议,帮助派驻地卫生院建成“滨州市旗舰中医馆”和“滨州市健康教育基地”。

他组织6次健康义诊,邀省市专家每月坐诊,累计诊疗650余人次;为23名慢性病患者建档案并定期随访;免费为420名老人体检。他还借助“科学补碘健康宣教进百村”活动普及知识,带头整治村环境,助力商店街村获评“山东省卫生村”。


两年来,苏红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把汗水挥洒在乡村沃土,把温暖送进群众心坎,在商店街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暖心画卷。(王兆林 李舒静)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