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时节,走进东莞乐昌北乡镇茅坪村矮石组,600亩无花果基地褪去采摘季的热闹,但距离果园两公里外的无花果农产品加工车间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清洗、削皮、烘干的自动化设备正满负荷运转,一颗颗无花果在这里完成华丽转身。
茅坪村无花果加工车间由大朗镇-乐昌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协同驻北乡镇帮扶工作队争取120万元珠三角对口帮扶乐昌市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建成的标准化车间,正在用深加工技术破解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困局,让原本“看天吃饭”的无花果实现“身价三级跳”。

困局破冰:全产业链延伸筑底价保障
过去,茅坪村果农们守着珠三角特色无花果产区“金招牌”,却要直面“零售20元/斤、收购仅2.5元/斤”的价格倒挂困局。2024年8月新一轮驻北乡镇帮扶工作队进驻后,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无花果果品市场,发现80%无花果种植户受制于鲜果储运短板。
为此,驻北乡镇帮扶工作队以“三产融合”破题,总投资372万元建成2300平方米光伏一体化加工厂,划分清洗、烘干等6大功能区,配套无花果加工一体生产线,率先开发无花果干、复合果汁等深加工产品。今年试运营期间,保底收购价较市场均价上浮20%,6余万斤鲜果转化成高附加值商品,彻底改变了村民“低价抛售”的被动局面,预计直接带动周边70多户果农增收约120万元。
科技赋能:“光伏+车间”激活闲置资源
在标准化车间屋顶,600多块光伏板组成的“阳光银行”正悄然创收。“过去这片近5亩设施农业用地闲置近20年,如今光伏年发电量45万度,不仅覆盖全厂用电需求,余电上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茅坪村矮石小组组长谢润辛指着智能电表数据介绍。
这种“屋顶发电、屋内生产”的绿色循环模式,化解了果干加工高能耗的痛点。目前工厂已吸纳30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占60%,熟练工月收入突破3000元。

多维增收:从“提篮叫卖”到品牌溢价
深加工带来的不仅是产品形态之变。驻北乡镇帮扶工作队邀请先进制造企业开发无花果汁等爆款产品,注册“无花果复合果法饮料”商标,联合“风物北乡”打造联名礼盒。在中秋国庆黄金假期,首批4万瓶无花果汁以6元/瓶的价格被抢购一空,溢价率达40%。随着产能释放,预计2025年深加工产品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幅将达45%。
驻北乡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王飞算了一笔账:“按现有基地规模测算,每延伸一步加工链条,亩均产值就能增加2000元。我们正在筹建北乡镇圩镇客厅+融媒体文创馆综合体,未来3年计划带动50户村民开展直播带货,让更多‘黄金果’飞出大山。”
如今,北乡镇茅坪村矮石组的无花果深加工车间实践已纳入乐昌市“百千万工程”示范案例,这条“科技植入+全链开发”的帮扶路径,正为更多山区特色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本。(黄楚芳 朗乐工作队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