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法治筑基+心理赋能” 为成长筑起双重保护屏障

发布时间:2025-10-24 11:56:1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为长安区第三小学全体60余名班主任开展“法护青春・心暖校园”主题法治宣教活动,以“法治筑基+心理赋能”模式,为未成年人成长注入法治底气与心理暖意。

法治筑基:明责守土,激活法律守护力

检察官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聚焦校园安全责任,通过“案例拆解+法律对照”的形式,结合校园安全管理与强制报告制度,明确教师职责。

发现学生遭遇欺凌、不明伤痕或情绪异常等情况,及时报告是法定义务。教师需按照报告“学校安全部门—属地公安/教育部门”流程操作,不履行义务将承担责任。将抽象条款解读为“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实操指南,让教师读懂法律背后的守护意义。

心理赋能:解码情绪,筑牢心灵防护墙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专家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要求,转化为分层心理教育技巧。针对低年级学生,指导教师通过“绘画解读”与“游戏互动”来识别儿童情绪。例如,孩子反复绘制黑色画面,可能暗示其存在焦虑情绪。对中高年级及青春期学生,传授“共情沟通法”,用“我注意到你压力大,愿意聊聊吗”替代指责。

专家强调,教师掌握心育方法,既是履行法律责任,更是为孩子搭建心灵避风港,从源头减少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矛盾。

活动还设置了“情景模拟”“分组研讨”环节,参训教师围绕“学生收到威胁信息如何处理”“自伤倾向怎么干预”等场景讨论,明确“先报告、再疏导”的法律流程,熟练掌握“先共情、再引导”的心育技巧。

长安区检察院将继续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辖区中小学打造“法心护苗”长效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拆解为“网络保护”“校园欺凌应对”“家庭监护责任”等专题,结合法治情景剧、心理团辅等形式,让法治意识深植童心,让心理关怀伴随成长,为未成年人筑起法律有硬度、心理有温度的成长保护屏障。(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 李杉)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