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 融合共生” 第二届生态治理(南森)大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4 16:43:1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十五五”美丽丰台建设场景、发布水系生态治理行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道(丰台段)和城市公园环绿道(丰台段)两大绿道项目立项、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入选“科学十年”……10月24日,第二届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在北京厦航嘉年华酒店成功召开。此次大会既是生态治理交流共襄盛举的大会,也是政企交流合作发展的大会,来自生态、园林、水务、融媒体等多个行业的50余家企业出席大会,中建生态、中国水务等多家知名进行企业主旨分享推介,达成发展共识,碰撞创新思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定河畔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指出,要坚持“三绿”并举,推动“四库”联动,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丰台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统筹实施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深度融入“两园一河”生态共建,推动重点功能区增绿添彩,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优化花园场景营造,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十五五”美丽丰台建设场景

科技赋能生态 成果惠及民生

大会以“生态城市 融合共生”为主题,集中展现丰台区生态治理成果汇聚,释放产城融合发展信号,现场汇聚行业大咖、高校学者、顶级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围绕花园城市建设、水质监测与提升、美丽河湖保护、无废城市建设等进行现场推介,发布“十五五”美丽丰台建设场景,公布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项目重磅成果,为生态文明教室揭牌,勾勒出一条“科技赋能、国际协作、全民共享”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大会现场,丰台区发布“十五五”美丽丰台建设场景,以“绿色赋能·低碳转型”场景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打造丰台站“绿谷花园”TOD一体化场站,联动建设郭公庄站、云岗站等TOD区域;“水岸共生·美丽河湖”场景将以永定河为生态主轴,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构建贯通全域的滨水生态廊道;“锦绣花城·花园典范”场景围绕“三大门户、一廊、一城”开展绿化美化,实施“三道工程”,建设绿色廊道与花园场站,发展花卉等美丽经济;“无废循环·城市新生”场景创新打造“丰台无废大脑”智慧监管平台,构建覆盖生活、工业、农业等五大类固废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宁静守护·城市舒音”场景将构建“源头防控、过程治理、智慧监管”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积极推广低噪声路面、隔声屏障等新型降噪技术;“智能中枢·慧治生态”场景将构建“全域感知、一网统管、智能决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体系,打造“一体多平台”架构,推动多源数据深度融合。

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在丰台区也已被“提上日程”,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记者了解到,丰台区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设高效智慧“黑灯”实验室,提升环境监测精准度与效率,为美丽丰台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值得关注的是,丰台区提出建设“博士林场”,将前沿科技直接应用于抗旱楸树、百草中药示范园等项目,实现林下经济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打造“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丰台样板。

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介绍,丰台区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推动城市生态品质实现新跃升,全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8%,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加快建设3307亩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凉水河48.86公顷“榴香森林”亲水公园精彩亮相。建成33处“乐学公园”,3万师生开展300余场公园内活动和跨学科课程实践。建立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机制,“一街一策”推进城市个性化景观建设。举办丰彩城市艺术季、丰彩城市活力季系列活动,实施“三站一廊一城”绿化美化,全力打造兼具古都风韵与现代气象的“首都城市会客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丰台区推动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运用科技与协作“双引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更进一步”,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高水平谋划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文明标杆

登上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一幅城园融合、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葱茏绿意连绵成荫,湿地水系纵横交织,构建起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主会场上,丰台区政府与北京林业大学携手共建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生态文明教室正式揭牌,为生态文明、自然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生态文明教室将以生态沉浸式实景体验中心为核心,建设植物认知区、耕读教育区和自然探索区,规划设计出野外运动、自然疗愈、耕读教育、科技智慧、环保互动等十个教学场景,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融入自然。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文明教室的落地,将进一步助力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示范地建设,提高聚集效应、辐射效应,建设面向北京、辐射全国的“科学教育示范地”“自然教育新样板”和“生态文明会客厅”。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已建成万亩绿地,城南生态绿肺的效果不断显现。未来,丰台区将按照“一轴、三区、四线”空间格局推进建设,其中东区聚焦国际文化交流与交往,打造蓝绿客厅;中区突出南苑历史文化印记,打造中轴线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型蓝绿空间、中心城区内最大候鸟栖息地与观鸟胜地,构建活力生态家园,再现“南囿秋风”历史景观。此次启动建设的西片区,将以花卉产业发展为导向,延续“花乡”传统,发展“花园”经济,以“花”赋能区域品质提升,携手中国建筑一局等实力企业开启战略合作,营造独特空间体验,打造国际花展品牌,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入选“科学十年”

中国智慧赋能全球生态

大会主会场上公布重磅成果,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十年”。该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联合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是全球首批25个入选“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的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在生态领域贡献全球治理方案的重要体现。

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已推动建立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长期生态定位观测站网络,覆盖东北亚、大黄海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联盟通过跨区域协同研究,解锁全球候鸟迁徙密码,为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让迁徙的“生态信使”有了更安全的家园。

联盟将在未来十年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建设雄安迁飞通道大科学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候鸟迁徙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二是推动“迁徙鸟类学”国际精品课程共建,培养青年生态保护人才;三是针对全球珍稀候鸟栖息地保护,开展技术援助与国际合作,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程武表示,项目将“通过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

丰台区在保护全球候鸟迁飞通道上也积极贡献着力量。依托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实施湿地与陆生生态系统连通性提升、野生动物庇护设施建设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工程,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融合的候鸟栖息空间。目前,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已记录到野生鸟类117种,正成为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补给站和安全栖息地。

发布水系生态治理行动 一体推进蓝绿空间建设

开辟城市水治理新路径

在本次大会上,由政府部门、央国企、科研机构共同发布“水系生态治理行动”,重点聚焦永定河、凉水河等流域治理,推动“碧水穿城映新景 湿地润城筑未来”的目标落地,未来将通过技术共享、项目共建,破解城市水系治理难题,助力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

行动发布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列宇发布了“人工智能流域监管系统”,为水系治理装上“智慧大脑”。该系统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流域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的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可精准溯源污染源头,为“十五五”水系生态治理项目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要求的具体实践,推动水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

“十四五”期间,丰台区通过开展河道水生态修复、水质自动监测、水生态监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辖区内的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部的国家级和市级考核断面消除劣V类,水质全部达标,为“十五五”时期丰台区美丽河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丰台区将强化滨水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推进凉水河(石榴庄段)滨水岸线的景观建设,推动“引水入园”。在南中轴地区,探索构建“蓄滞洪区+湿地”生态复合体,筑牢城市防洪安全屏障,打造兼具生态净化、气候调节与景观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花园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两大绿道启动建设

产城人景深度融合

主会场上,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咨政建言、机制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四位一体的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北林实践经验”。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自去年花园城市建设启动以来,丰台区聚力实现生态价值与城市品质双提升,全区在册公园数量达116家,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覆盖率达91.69%,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正在成为生动实践。草桥街区成为全市首个花园城市全场景街区,花园场景更富活力。利用城市边角地见缝插绿,打造“金角银边”359处;创新打造“博士林场”,前沿科技助力林下经济发展;全面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建成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与全国8个城市成立“总部+基地”花卉产业创新联盟,举办“牡丹文化节”等多彩花事活动,让“花”元素融入百姓生活日常。

绿道作为串联城市生态与生活的绿色线性开放空间,是构建花园城市的关键载体。此次大会重点推介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道(丰台段)和城市公园环绿道(丰台段)。作为“两园一河”协调发展战略中“绿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道(丰台段)总长77.5公里,以“观山水、连人文、促产业、悦生活”为核心策略,锚定区域资源禀赋,将区域内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景观特色和空间格局特征的资源进行有效串联。城市公园环绿道(丰台段)则聚焦市民日常休闲需求,以“联通+舒适+活力”为建设策略,串联凉水河、马草河等4条城区重要水系,链接37个城市公园绿地,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绿色休闲网络。通过新建和提升绿道品质、沿线增绿添彩打造景观亮点、植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引进商旅文体多元业态等措施,为周边273万群众提供绿色出行、休闲健身、文化游憩服务,提升城市活力与烟火气。未来,丰台区将致力于打造以“丰花之链 山水相约”为特色品牌的城市绿色丝带,提升绿道连通性、舒适性、便利性、统一性,实现居民休闲骑行、直达山水的美好景象。

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与创新。此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丰台区与北京林业大学深化校地合作的成果展示,更搭建了生态治理“理念交流、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平台。随着更多“丰台实践”的推广,随着科技赋能与国际协作的不断深化,丰台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王文)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