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的田野间,英杰家庭农场以“种养结合”为核心密码,自2022年成立以来,凭借80万元注册资金,整合100余亩流转土地、承包200余亩荒坡,构建起集牲畜饲养、粮食种植、薯类及中草药培育于一体的多元农业版图。如今,农场年种养收入突破70万元,常年稳定吸纳3人就业,农忙时节更带动50余名村民季节性务工,成为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深耕“种养结合”,激活生态与效益双引擎
立足岭回村“地多坡广”的自然禀赋,农场以生态农业为导向,搭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框架,让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同频共振。
紧扣本地“地广人稀”特点,农场算好土地“长效账”,推行小麦与大豆轮作、玉米地套种薯类的“轮作+间作”模式,既养护土壤肥力,又将土地利用率提至新高。同时,清晰划分种植区、养殖区、仓储区等功能板块,按区规范生产流程,从源头杜绝交叉污染,100余亩土地年农业产值达30余万元。
构建循环闭环。将200余亩闲置荒坡“变废为宝”,打造山羊、土鸡生态养殖基地,荒坡散养的畜禽与蛋品因品质优、口感佳,成为本地市场的“抢手货”。2024年,农场出栏山羊200余只、土鸡3000余只,产出土鸡蛋1000余斤,养殖收入超40万元;更将羊粪、鸡粪加工为农家肥还田,年减少化肥投入近5万元,形成“养殖—粪肥—种植—增收”的循环闭环。
秉持“生产、销路两手硬”的理念,线下与垣曲县本地超市、农贸市场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筑牢销售“基本盘”;线上依托网络平台拓展社区团购、电商销售,让优质农产品既能“走出田间”,更能“卖上好价”,如今各类产品供销两旺,市场口碑持续攀升。
多元经营稳增收,经济效益持续攀升
农场主动与周边农场主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与先进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水平;同时建立种子、农机具、化肥、农药飞防等生产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凝聚发展合力,为多元经营注入持续动力。
依托科学管理与“种养结合”路径,农场打破“单一种养”的产业依赖,形成粮食、山羊、土鸡、蛋品等多类“收益源”。收入的稳中有升,不仅为农场扩大规模、升级设施提供了资金支撑,更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玉米收获后,秸秆处理曾是周边农户的“烦心事”。农场主动破局,与本地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将农户手中的秸秆回收加工,转化为优质饲料——既帮农户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又为养殖场提供了稳定饲料来源。通过持续践行“粪污还田、秸秆再用、少用化肥”的绿色理念,不仅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更让土壤肥力逐年提升、周边水质保持清澈,荒坡生态也因适度养殖愈发稳固,真正实现“增收”与“护绿”的双赢。
联农带农促增收,释放民生社会效益
作为周边农户的“增收伙伴”,农场通过三项举措实现“双向受益”:一是农忙时吸纳50余名村民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获得劳务收入;二是流转10余户农户的零散土地,既为农户带来稳定租金,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三是以合理价格收购农户秸秆,既避免焚烧污染,又为农户增加一笔“额外收入”。此外,农场还利用植保无人机等装备优势,帮助小农户解决生产难题、降低种植成本,助力区域粮食生产水平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作为本地特色家庭农场的代表,英杰家庭农场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形态、改善了岭回村周边的农业生产面貌,更以稳定的收益与就业机会,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汇聚起“产业动能”与“人才动能”,书写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运城市农村经济事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