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东莞市人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用专业与爱,守护每一个生命奇迹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5-10-28 11:08:2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直面危重症,守护新生,每一份托举都关乎两个生命,为新生的第一声啼哭,保驾护航。

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

随着高龄及高危孕产妇增多,孕产妇危重症风险上升,建设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对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东莞唯一市级综合性孕产妇救治中心)。中心秉持“生命至上、母婴安全”的使命,依托强大的多学科协作体系与先进的救治流程,致力于为东莞及周边城市孕产妇提供坚实可靠的医疗保障,成为区域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的关键力量。

专家团队领衔,锻造救治实力

作为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中心依托综合性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平台,整合妇产科、重症医学科、介入与血管外科、麻醉手术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科、血液淋巴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感染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输血科、放射科、超声科等重点科室资源,建立起“预警-评估-抢救-监护-康复”一体化救治链条。中心具备高效应急响应能力,可根据病情的缓急而采取不同时限的紧急剖宫产,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高达99%,近五年保持孕产妇零死亡的优秀记录。

专家人才团队是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中的核心支柱,市人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目前医生共48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20人,博士1人、硕士15人,高级职称医师占比超过58%,核心成员平均从业年限达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急危重症救治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紧急剖宫产方面,中心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应急流程。一旦发生胎儿窘迫、严重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团队可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改善母婴结局。

这一高效救治能力得益于24小时全天候应急团队的值守,团队包括产科医师、麻醉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及手术室护士等核心成员,确保任何时刻都能够迅速响应突发状况。同时,产房与手术室采用一体化设计,中心内设高标准手术室与产房紧密相邻,极大缩短了转运时间,实现了无缝衔接。

中心所有产房及手术室均配备高端监护仪、麻醉机、新生儿抢救设备等高级生命支持装置,确保每场抢救都能在设备齐全、支持到位的环境中高效有序进行。此外,通过定期开展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演练,团队不断优化协作流程与应急响应机制,持续提升实战能力和抢救效率,为危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多学科护航宫颈癌孕妈安全分娩

怀孕本是一场喜悦的期待,但对于37岁的黄女士(化名)而言,这段旅程却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孕20周时,一次突如其来的阴道流血,经检查竟被确诊为宫颈腺癌。这个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一边是亟待救治的恶性肿瘤,一边是腹中脆弱的胎儿,宝妈的治疗与胎儿的顺利分娩面临着两难抉择。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下级医院迅速精准转诊至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市人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迅速启动了多学科协作(MDT)机制。产科、妇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泌尿外科、新生儿科等领域的专家多次会诊,充分知情同意后为黄女士量身定制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为了尽可能保护胎儿,决定先行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以控制癌症进展,同时使用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为宝宝提前到来做好准备。

治疗过程惊心动魄。化疗期间,黄女士又被诊断出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承受着多重考验。医疗团队严密监护着她和胎儿的每一项指标,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待胎儿成长至34周,经评估已具备出生条件,终止妊娠并实施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最佳时机到来。

手术关乎两条鲜活的生命,这场“生命战役”挑战难度可想而知。手术当天,介入与血管科率先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为手术备好“止血带”;泌尿外科预置双侧输尿管支架,以保护泌尿系统免受损伤。随后,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学科主任李仲均和妇科资深专家韦励主任医师主刀,依次进行剖宫产术和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团队默契配合,成功娩出一名体重2500克的婴儿。紧接着,专家们精准操作,完成了高难度的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多学科的精密协作下,手术成功,母婴平安。

术后,黄女士的康复之路依然需要护航。病理结果显示癌症病灶已被完整切除,且淋巴结未见转移,这意味着前期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取得了预期效果。此后,她转入肿瘤科,继续完成了同步放化疗,进一步巩固疗效,抵御癌症复发。

妊娠合并宫颈癌救治要求极高,既需成熟的肿瘤综合治疗能力,又依赖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危急症处理的丰富经验。这一病例的成功救治,凸显了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的独特优势,这是许多专科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具备的。市人民医院依托深度融合的多学科协作体系,实现了从孕期化疗、时机抉择、复杂手术到术后康复的全链条管理,为这位身患重症的母亲一次次化解危机,守护了母婴安全。

优化应急流程引领区域技术发展

中心全面覆盖产科危急重症救治所需技术,能够高效处理包括难治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科脓毒性休克、围生期心肌病、妊娠合并肺栓塞、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甲亢危象、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妊娠合并肝、脾、肾破裂、妊娠合并肠套叠、肠梗阻、肠扭转等等各种类型的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在内的110余种急危重症,为高危孕产妇构建起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救治方面,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对团队技术及响应速度提出极高要求。中心熟练掌握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止血球囊填塞术、血管介入栓塞等各种不同的止血方法和自体血回输等关键技术,年均处理严重产后出血超过200例,凭借丰富经验和综合技术实力,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面对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尤其是妊娠罕见并发症、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等罕见疑难病症,这些疾病往往起病急骤、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是产科临床中最棘手的挑战。中心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机制优势,逐步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诊疗路径,极大提高了此类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在救治流程上,中心构建了“患者未到、信息先传、团队先行”的超前预警机制,并通过设置专人专岗、一键启动多学科协作(MDT)、产房与手术室无缝对接等措施,极大优化响应流程,牢牢把握“黄金抢救窗”。

凭借全面技术能力和高效流程机制,中心在省、市产科质量评审中持续保持领先,诊断和处理各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能力广受认可,已成为东莞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的重要技术高地与质量标杆。

遭遇多重致命因素 高龄危重孕产妇成功抢救

一名35岁的高龄孕妇刘女士(化名)在怀孕20周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命危机,她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曾接受过多次心脏手术,孕期又出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和不明原因发热,病情极其危重。2025年6月15日,她因高热不退和严重低氧被紧急转入市人民医院,期间患者指脉氧一度低至70%(正常值在95%以上),随时可能发生心衰、猝死或胎死宫内。

患者病情罕见且复杂,不仅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脏术后多发瓣膜病变,很快更被确诊为“咽峡炎链球菌败血症”,继发血小板显著降低和重度贫血,生命垂危。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多学科专家迅速集结,共同为患者制定抢救方案。

在ICU监护治疗期间,医疗团队为她进行了高流量氧疗,使用肺动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并根据血培养结果精准调整强效抗感染方案。由于患者心脏功能极差、手术风险极高,团队选择在严密监护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并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在胎儿无法存活的情况下未行剖宫产术。6月18日,患者自然娩出死胎,术后团队继续抗感染、抗凝、营养支持等多线治疗,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逐渐回升,氧合情况稳步改善。

尽管治疗过程一波三折,患者一度再次高热,多学科团队反复会诊排查,先后排除了感染性心内膜炎、药物热、泌乳热及盆腔感染等多种可能,及时调整抗感染策略,并完成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有效控制了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在ICU及产科三区长达十余天的精准治疗与护理下,刘女士情况逐步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感染指标下降,心功能趋于稳定,最终于7月1日顺利出院。出院时其血小板、血红蛋白已恢复至安全水平。

面对复杂病例,中心依托综合性医院的强大学科资源,实现快速诊断、精准施治和全程化管理,在患者合并严重心脏病、败血症、重度肺动脉高压等多重致命威胁下,通过团队协作和成熟技术能力,为产妇守住生命的最后防线。

教研协同带领区域共同进步

除了奋战在临床救治一线,中心始终致力于培育人才、推动创新,不断提升守护生命的能力。依托东莞市妇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团队坚持医教研融合,将临床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为更多危重孕产妇带来生机。

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家也在业内享有盛誉,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黄素然成为“东莞名医”,产科学科主任李仲均入选市医学领军人才,产科香钰婷博士先后荣获东莞市特色人才和“创新东莞”青年科技创新奖,他们是团队建设的支柱,持续带领着人才团队不断超越。

中心积极带动区域共同进步,承担全市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与质量控制工作,通过技术帮扶、远程会诊、应急演练、实地指导,每年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超千人次。同时,牵头构建东莞市孕产妇急危救治网络,实现分级诊疗与转诊全覆盖,为全市危重孕产妇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生命守护网。(黄楚芳 东莞市人民医院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