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常住人口8364万,60岁以上老人占21.71%。据青神县民政局透露,青神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9.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1.96%。近年来,青神县将“为老年人着想”融入每一件实事,创新服务模式,密织养老保障网,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软硬实力”。

花园社区“爱邻厨房”
创新服务赋能 提升养老“软实力”
“线上点单,楼下取餐,还能按糖尿病调整口味,‘爱邻厨房’真是我们的‘幸福食堂’!”在青竹街道花园社区,78岁的老人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该“爱邻厨房”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更凭借创新模式获民政部推广,成为全国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的典型案例。
“爱邻厨房”以200平方米中央厨房为核心,联动4个助餐点、8个老年之家,构建“中央厨房+助餐点+老年之家”三级服务网络。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公益协同”机制,年均服务老年人2万余人次,送餐超1.5万份,满意度达94.6%。联合三甲医院定制“一人一膳”,携手本地农业基地实现食材可溯源,真正让老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青神县养老服务中心 古良驹/摄
自2020年起,青神县已建成“夕阳驿站和乐餐厅”“长者食堂”等助老餐厅10个,嵌入养老服务分中心助餐点14个,老年助餐服务从试点走向全域铺开。
在破解养老机构融资难题上,青神县实现新突破:县颐伦养老院以未来3年床位预订费作为质押,成功获得四川青神农商行300万元贷款,开创全省“床位收费权质押增信贷款”先例。此举不仅缓解了机构资金压力,更搭建起金融与养老产业合作新桥梁。
针对老年人易受诈骗、难融智慧社会等问题,县老协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反诈防骗宣讲,提升防骗意识。同时,组织AI知识培训,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豆包AI”“Deepseek”等软件,掌握线上挂号、智能点餐、语音助手等技能。“原来手机还能这么用,生活方便多了!”一位老人开心地说。数字赋能正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迈向“智享晚年”。
从助餐服务到金融创新,从反诈宣传到智能培训,青神县汇聚政府、社会多方力量,以创新服务织密养老保障网。

青神县养老服务中心汉阳区域中心(效果图)
硬件提质增效 筑牢养老“硬支撑”
作为补齐区域养老服务短板的关键民生工程,青神县养老服务中心汉阳区域中心建设进展备受关注。项目规划护理性床位250张,涵盖老年居住、公用服务、卫生康复保健等功能用房,建成后将覆盖汉阳镇及周边乡镇,填补该区域专业化养老服务设施空白。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青神县聚焦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双线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适老化改造,把专业服务和安全守护送进千家万户。
针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问题,青神县创新推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通过智能化设备接入与专业团队联动,将机构服务延伸至家庭。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新建家庭养老床位200张以上,为375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每张床位最高补贴5000元,每人每年上门服务补助不超过3600元,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协助和精神慰藉等内容,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为居家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聚焦居家安全,全面推进“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专业团队上门评估,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为111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地面防滑、高差平整、加装扶手、配置淋浴椅,并安装智能防摔倒监测设备、一键紧急呼叫系统和夜间感应灯,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现在起夜不怕黑,洗澡也不怕滑倒了,党的政策真是暖到心坎里!”罗波乡新桥社区陈素华老人看着家中新装的设备,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一项项“小而实”的改造,让老年人重拾生活的安心与尊严。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安全水平,青神县还在罗波乡试点“一键关爱”互助养老模式。在西坝村,为独居、孤寡老人屋外安装智能识别摄像头,屋内重点区域配备紧急呼叫器,所有设备接入村级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智能预警+主动呼救”双重保障。警报信息同步推送至亲属、村民组长和村级负责人,构建“亲属首应、组长核实、村级兜底”的快速响应闭环。
从设施建设到服务延伸,从适老化改造到智慧守护,青神县正以系统化思维、精细化举措,织密居家养老安全网,让每一位老人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古良驹)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