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同

汉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发布时间:2025-10-29 10:56:3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汉中市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汉中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上实现突破式发展,用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秦巴潮涌千帆竞,汉水奔流万象新。2023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汉中考察,擘画了“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的宏伟蓝图。

两年多来,天汉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深化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民生福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今年上半年,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

生态之城满目皆新

初夏时节的天汉湿地公园,垂柳与碧波相映成趣。随着“一江两岸”战略实施,十几年前城市的采砂河段,如今已成为市民的休闲胜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汉中市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城市美好蓝图向生动实景加速转变。

汉中市“一江两岸”湿地公园。

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汉中的千钧之责。汉中市优良水体占比达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实施6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提升至50.8%。9个县(区)形成“一用一备”安全供水格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

蓝天白云间,美丽汉中展现靓丽的风采。截至7月15日,汉中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164天,位居全省第三。上半年全市新增市政燃气管网101.2公里、天然气用户4.8万户、供热面积14.82万平方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5.2%;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货运车辆499辆。

汉江河畔翩翩起舞的朱鹮。摄影吴海

守护一方净土,即是守护百姓的健康和幸福。汉中市完成22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6个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全部达标。

生态示范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环境信访受理率、办结率100%,突发环境事件保持“零记录”……如今,行走在汉江两岸,江水碧波荡漾,白鹭翩跹;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生态之城满目皆新,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上半年,汉中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47.6亿元,同比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10个县区、市级园区实现正增长,其中洋县、勉县、宁强县增速超过10%。

数据背后,是链群建设的提质增效——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业产值分别增长16.7%、4.7%、0.7%,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更是达到139.5%。

绿智赋能,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汉中市中航电测等9户企业建成数字化平台,中核陕铀和陕钢汉中公司入围首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贯标企业,万利航空等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全市668户企业“上云用平台”,130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汉中指导98户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备案,摸排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对象90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400户,38项新产品开发列入2025年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在汉中,处处涌动着产业项目攻坚的热潮。上半年,全市谋划装备制造类重点项目50个、现代材料类重点项目56个,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10余次,在第九届丝博会签约工业类项目43个、总投资71.14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8%,连续2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25%,高于省考目标15个百分点。

文旅消费活力十足

油菜花海如金浪,汉风古韵醉游人。今年油菜花节期间,汉中游客如织、民宿火爆。来自南京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带着无人机,在百万亩油菜花海连续拍摄了三天仍意犹未尽。

每年春天,南郑近二十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天地之间便缓缓展开一张辽阔无边的调色板。摄影宋晓丽

这只是汉中文旅消费火热场景的一个缩影。汉中市全力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荣膺全国“文旅融合最佳全域旅游城市”“优秀旅居目的地”等荣誉,建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8个村入选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周有场景、月有活动、季有主题”的200余场促消费活动,从“惠满汉中·礼遇暖冬”到“汉风古韵·传奇夜”,非遗文化进商圈、文旅主题夜游、运动赛事体验等融合活动轮番上演,节假日期间全市宾馆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0%以上。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创新的努力。汉中市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魅力。市博物馆优化秦蜀古道和石门十三品展陈,全景数字化、3D裸眼沉浸式四折幕系统建成运行,每年超百万游客前来打卡,获评国家一级馆。“穿汉服、习汉字、行汉礼”成为新风尚,“石门十三品”文创展品随中国外文局巡展日本、韩国,汉中藤编、宁强羌绣、镇巴民歌随陕西代表团赴中亚交流,汉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文旅产业的火热,推动汉中消费持续增长。1至5月,全市限上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6.6%,居全省第3位。线上消费方面,1至5月,全市电商交易额约173亿元,增长7.25%,网络零售额46亿元,增长8.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4.1%。2025网上年货节、“邂逅夏日,好物之旅”618焕新嗨购季等50余场线上活动接连不断,新建的汉中农特产馆精选287件特产线上销售,跑山阿红等本土网红迅速崛起。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夏日的南郑区汉山村,村民王发来开着新买的电动三轮车,将刚采摘的鲜叶送往合作社。一条崭新的产业路蜿蜒在茶园之间,为他和乡亲们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路修好后,运茶叶时间短了,茶叶新鲜,价格也上去了。”王发来笑着说。

西乡县茶园。摄影何在平.

一条好路,就是一条乡村振兴“经济带”。紧扣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汉中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9个。实施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配套路网。累计投入资金30.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14公里,改造拓宽“瓶颈路”、打通“断头路”、提升“老旧路”。投入11.3亿元实施联网补网、路网提升项目1689个,洋镇高速公路取得突破性进展,略康高速、京昆高速扩容汉中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夯实农业根基,乡村振兴才有持续动力。汉中市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全市61.2万亩小麦和113.6万亩油菜按时收获,夏粮和油菜产量分别达28.4万吨、18.04万吨,顺利完成水稻、玉米播栽任务。上半年蔬菜产量161万吨、生猪总饲养量达220万头以上、水产品产量4.26万吨。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汉中市全力支持“茶药菌畜渔”等重点产业项目428个,培育壮大龙头企业70家。上半年茶、药、菌、果产量分别达5.2万吨、12万吨、5.7万吨、3.4万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60亿元。

如今的汉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扎实推进。首批57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获认定命名,2024年建设的84个省级示范村、151个市级重点村全面达标。

民生幸福底色更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汉中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民生幸福的基础。汉中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7万户4.8万人,消除风险1.3万户3.9万人。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1.71亿元,推动1.27万个帮扶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12万户脱贫户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34.91万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市民在天汉湿地公园休闲散步、拍照打卡。摄影刘俊强

民生福祉,在一项项民生工程中得到持续提升。“以前下雨就‘看海’,现在改造了雨水管道,铺了透水砖,再大的雨也能很快排走。”今年夏天,在汉台区劳动西路住了二十多年的李阿姨发现,门前的积水不见了。汉中市大力实施城市道路配套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全市新增雨污水管网309公里,排水管网总长度达1760公里,为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民生温度,在供气、供暖、用水、用网等点滴之间。供气方面,汉中新发展覆盖天然气用户5.17万户;供暖方面,新增市政集中供热面积14.82万平方米、地热能建筑供暖面积4.12万平方米;用水方面,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22%,30处水质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7.5%,预计改善提升约2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网络方面,完成“信号升格”点位1317个,新建5G基站844座,行政村5G通达率100%,特色通信套餐惠及6.1万余人。

文化惠民,滋润百姓心田。汉中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个,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4处,3个村入选全国“四季村晚(歌)”示范展示点。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000余场、濒危剧种演出350余场,“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文化服务新模式受到市民群众青睐。

从打通断头路到改造背街小巷,从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到通信网络优化升级……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汉中。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汉中市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打好“八场硬仗”,紧盯千亿产业攻坚,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汉中新篇章。

(文︱晓燕)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