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同

安康:生态打底、项目赋能,打造秦巴幸福新城

发布时间:2025-10-29 11:09:0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安康市围绕“四个经济”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强力落实“七个加力提效”,加快构建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聚力建设幸福安康。

 

秦巴山区万物葱茏,汉江两岸生机盎然。近年来,安康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殷切嘱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自觉把实干拼搏落实在行动上,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生态打底、项目赋能,打造秦巴幸福新城。

今年上半年,安康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秦巴山区的生态明珠,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项目为王,有效投资夯实发展根基

安康高新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安康市智算产业园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总投资47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秦巴地区重要的数据处理中心,为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提供数字底座支撑。

安康市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核心牵引力。

今年以来,安康市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完善“谋、投、建、管、用”机制,优化“季度综合调度+月度专题调度+专项研究推进”模式,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统筹用好“领导包抓、观摩督导、双周调度、亲商助企”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今年1至7月,安康市34个省级、70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63.9%、74%,新入库投资项目951个,同比增长6.7%。

项目谋划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前提。安康市抢抓国家加力支持“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精准谋划“两重”项目380余个,总投资超200亿元;“两新”项目80余个,总投资超50亿元。同时,持续深化苏陕、津陕以及与西安市的对口协作,组织开展央企省企进安康活动,累计引进涉重点产业链项目118个,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要素保障是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安康市优化项目用地、环评等审批环节,推行“项目管家服务”,开通用地预审、环评等“绿色通道”,实现用地审批12个工作日办结,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分别达到92%和82%以上,重点项目环评时间压缩30%以上。

金融“活水”是项目建设的动力源泉。安康市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10余场次,累计促成银企签约授信超50亿元。在第四届“金融‘活水’润安康”主题活动中,金融机构与企业签约项目33个、金额93.55亿元。同时,组织申报2025年新开工民间投资贷款贴息项目两批次25个项目,总投资71.5亿元,有效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

“安西欧”中欧班列17条国际干线实现常态化开行。

在西康高铁建设现场,隧道工程已全线贯通,33座桥梁、10段路基及6座新建站房进入全面施工状态。西康高铁建成通车后,安康至西安高铁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安康将真正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安康项目投资增长13.1%,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消费赋能,市场活力涌动秦巴大地

傍晚时分,安康古西城文化园华灯初上,人流如织。特色小吃摊位门庭若市,手工艺品店顾客络绎不绝,电子音乐节、汉服表演等活动悉数上演。

古西城文化园的繁荣景象是安康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的缩影。今年以来,安康市坚持政策引领、品牌打造、场景优化、活动示范四维联动,明确提振消费6个方面重点任务,细化52项具体措施,提振消费硬仗稳步推进。1至7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城镇增长15.4%,乡村增长27.8%。

今年上半年,安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7元。摄影彭永辉

“家里旧空调用了十年,正好赶上以旧换新政策,现在换新能省近千元。”安康市某家电卖场,市民刘先生正在选购空调。安康通过“国家补贴+企业补贴+金融助力”,助推以旧换新焕发新活力。1至7月,安康五大领域以旧换新累计成交26.6万辆(台),申请补贴2.39亿元,直接带动社会消费突破16亿元。

通过搭建“1+4+10+N”促消费总体框架,安康聚力打造“乐购安康”消费品牌。“乐购安康·惠享生活”系列活动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踏春消费季”“仲夏消费季”“金秋消费季”“暖冬消费季”,四季不断档的促销活动让安康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通过搭建“1+4+10+N”促消费总体框架,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场景的创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岚河夜画印象街区以其独特的光影秀成为网红打卡地;旬阳廊桥集商业、文化、美食与休闲于一身,成为夜间经济新标杆;毛绒玩具主题街区依托安康毛绒玩具产业优势,打造沉浸式游乐体验……安康打造多个特色商业街区,评选13个夜间经济示范集聚区,形成具有安康特色的消费地标。

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推动消费活力再升级。安康市全面落实电商倍增行动,举办“安康好网货”直播选品大赛,建立安康优质网货名录。互联网直播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安康富硒茶、魔芋食品等特产走向了全国市场。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提振农村消费的关键。安康市9个县成功创建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获批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安康市还将围绕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经典旅游、精彩展演等“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消费,组织开展“消费服务季”系列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秦巴大地,市场活力如春潮涌动,多元融合的消费市场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生态引领,特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秋日的平河梁,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这里风景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先生赞叹道。

今年以来,安康市抢抓旅游市场蓬勃复苏机遇,推动文旅融合提质、全域旅游增效,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色活动精准引流,以“大节庆+长周期”为框架掀起旅游季热潮,精心筹办第二十五届汉江龙舟节,同步开展全国硒水鉴茶大赛、村BA赛事等100余项活动;丰富多元业态供给,积极创建瀛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南宫山5A级旅游景区;抓好旅游配套建设,丰富中心城区商旅名街等消费场景,实施交通先导支持全域旅游三年行动;优化服务保障水平,开展以“省心停、放心行、暖心玩、安心住、舒心游”为核心的“五心工程”。

在安康,生态旅游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培育。旅游业充分发挥了生态价值“转化器”、产业发展“融合器”、城乡统筹“推进器”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安康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163.9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2%,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162.69亿元、同比增长14.55%。

盛夏的瀛湖,碧水映蓝天。

盛夏的瀛湖,碧水映蓝天。“以前靠网箱养鱼,现在靠绿水青山,游客多了不说,湖水还清得能看见鱼。”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村民王圆伟说。汉滨区引导渔民绿色转型发展,构建起“高山茶、中山果、环湖民宿农家”的生态友好型产业格局。

以生态为依托,安康市全力打造绿色产业链。确定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交通装备、现代物流、秦巴医药、毛绒玩具、消费电子、数字经济9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绿色工业、科技型企业、电子商务、林业经济、生态渔业5个倍增计划,以及预制菜、毛绒玩具产业2个倍增行动。

“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23亿元。

经核算,安康市2024年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374亿元,较2020年增长17.3%,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目前,“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23亿元,112万亩茶园铺展在山间,片片绿叶成为带动60万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

开放能级不断提升,让安康市产业发展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安康靠前发力打好外贸拓展硬仗,加快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建成投用大龙网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积极申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增长沙、乌鲁木齐2条航线,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139.5%,“安西欧”中欧班列17条国际干线常态化开行,“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

生态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强底气。安康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发展之路,积极构建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工业主导、富硒农业奠基的产业体系,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生动画卷。

民生为本,就业增收筑牢幸福根基

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工人们正在缝制毛绒玩具。“在这儿每月能挣30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面打工方便多了。”工人小张笑着说。目前,安康市建成新社区工厂1000余家,吸纳本地就业超4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安康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专班统筹、部门联动、市县协同”工作机制,从5个方面发力攻坚: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聚焦稳就业17条、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等政策,促进稳就业政策应落尽落;深耕细挖岗位“供给池”,坚持“稳存量、扩增量”双向发力,稳定编制类岗位规模,扩大市场化岗位容量;发展社区工厂“育载体”,将培育壮大新社区工厂作为稳就业的“一号工程”,实施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建设三年行动,提高毛绒玩具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就业承载力;紧盯重点群体“精帮扶”,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采取因人施策的方式提供全流程、个性化就业帮扶;打造服务品牌“强保障”,深入实施服务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载体培育、智慧就业赋能“四大工程”,聚力建设“乐业安康”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在劳务组织模式和劳务品牌建设方面,安康市持续发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深入实施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项目,“县级国企带镇村”“镇级乡建公司”“村级劳务公司”劳务组织模式全国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1万人。培育2个全国特色劳务品牌、3个省级知名劳务品牌和13个市县级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创业就业31.94万人,预计年创造劳务收入198亿元。“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等劳务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

此外,安康市还编制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建成2个大学生就业驿站、12个零工市场和23个家门口就业驿站,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86场次,归集17.88万个就业岗位,促进达成就业意向2.17万人。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让民生保障更加普惠。安康市积极打造欠发达地区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统筹推进“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建设,组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100个,覆盖师生23.6万人;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12个,下沉医技人员1344人;组建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总中心9个,结对帮扶725个村。

在安康,社会保障网正越织越密。精准帮扶监测对象2.79万户8.96万人,风险消除占比77.2%,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246个。

今年上半年,安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7元,同比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3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共同富裕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就业服务到社会保障,安康正在书写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展望未来,安康市将以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为使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把民生期许转化为行动方向,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安康作为、写好安康答卷、贡献安康力量。

(文︱李洋)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