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广西博白县:“有形有感有效”

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5-10-29 11:19:0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广西玉林博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守正创新,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扎实举措,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各族师生心田,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守正创新  夯实思想根基

博白县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与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为系统推进相关教育,该县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客家文化传承》《博白非遗艺术》等24部特色校本教材,覆盖全县八成中小学。

课程融入精准有力。该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嵌入各学段、各学科教学,特别是在五、六、八年级开设专题教育课,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高中阶段的语文、历史等课程则巧妙融入客家迁徙史、民族团结故事、方言保护、围屋建筑文化等本土鲜活案例。同时,将古文、诗词、书法、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利用中秋、端午、春节等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中华传统体育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抓小鸡等被积极推广至小学和幼儿园,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作用。连续两年举办的“开学第一课”已成为面向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的品牌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500余场,覆盖师生达29万人次,成效显著,其中博白县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更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荣获杂技表演二等奖。

强化实践  贯通学校与社会

为破解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衔接难题,博白县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行动。该县建好用好王力书院、径口镇茶根村、博白镇书香社区等教育示范基地,并成功创建20所玉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践研学路线精彩纷呈。依托白面麓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王力书院等资源,该县精心打造了“红色革命教育之旅”、“客家文化探寻之旅”等融合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品研学线路,已覆盖3.5万余人次。

活动载体丰富多元。通过建立思政、实践、网络“三课堂”协同机制,积极开展“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等系列活动。邀请芒竹编、桂南采茶戏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设工坊,常态化举办民族歌舞、竹竿舞、抛绣球、板鞋竞速等文体活动。每年固定开展包括一次宣传展示、一次专题报告、一次主题班会等在内的“六个一”活动。特别是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为牵引,通过知识竞赛、夏(冬)令营、“手拉手、结对子”帮扶等形式,促成了5000余对各族学生结对,开展文体交流活动超万次,有效增进了各族青少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与深度交融。

拓宽载体  构建传播矩阵

在宣传引导方面,博白县着力构建立体化、全媒体的传播格局,不断提升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该县夯实实体阵地,率先在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公司、博白镇第三小学、博白县中学、县税务局等单位建设了一批教育实践基地。

宣传形式生动鲜活。将红色历史、革命先烈事迹深度融入思政课,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在“博白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专栏。依托“参观+体验+探究”模式,增强师生对本土发展与民族交融的认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我眼中的民族文化”辩论、“博白民族融合史”情景剧编排、“中华文化传承”演讲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制作推出了“博白客家非遗微课堂”、“三月三山歌接力”等一系列优质短视频,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博白县通过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创新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深植根于校园沃土,融汇于师生日常,为促进各族师生生活相依、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博白路径”。(梁科勇 蒋超杰 阙志平 李丽娇)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