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和“深化六个改革”部署,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成效持续巩固提升。
从荒野之田到科技新城,三十四载的春华秋实、创新奋进,西安高新区演绎出从首批国家高新区到西部科创高地的动人传奇。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全力打造“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书写出铿锵有力的奋进篇章。

西安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500家。
总部集聚,打造发展强力磁场
总部经济产业关联性强、国际化水平高、集聚带动作用大,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举措,也是区域实力的重要体现。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一批优质总部项目加速布局:5月,大源实业西北总部、万汇广场商业总部正式落地丝路科学城;7月,西安新罗汇纹酒店举办首场媒体开放日活动,即将正式对外营业。
目前,丝路科学城累计落地总部类项目22个,总投资268亿元,全面建成达效后预计年营收约2000亿元,可吸纳约5.3万人就业。在丝路软件城,阿里巴巴丝路总部、科大讯飞丝路总部等一批总部项目也在加速建设、投用。
总部经济引领发展浪潮,优质企业助力区域腾飞。7月份,陕西省发布2025年度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西安高新区共有165家企业入选,占比高达31.7%。
西安高新区健全企业培育体系,搭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与沪、深、北交易所共建企业培育协同机制;规划建设千亩上市企业园,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在地化投资力度;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培育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高新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6000家。
向“新”求“质”,引领产业发展变革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为西安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西安高新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为打造全球硬科技创新中心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夯基垒台。
擘画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蓝图,发布《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行动方案(2025—2030年)》等,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技术项目路演等活动7场次,促成高校科研院所77项成果落地转化;筑牢知识产权高地,与西北大学法学院合作设立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揭牌,目前已聚集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机构603家,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及优势企业192家;构建全国首创的专利申请前评估体系,累计专利授权量超16万件,有效发明专利6133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0件。
现如今,数字技术正在引领科技创新的潮流。《哪吒》等著名动漫电影、《王者荣耀》等爆款游戏,背后都有着西安高新区企业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撑。
在更加广阔的工业生产领域,数字技术更是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变革。
走进法士特高智新工厂,目及之处,机器与机器间配合默契、协同作业,智能化无人生产一气呵成。在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加持下,法士特的关键设备100%实现了身份识别和数字化管理。除了法士特,西安高新区还有一大批企业通过数智化升级实现了集约化发展。目前,西安高新区数字相关企业总数已超过4700家。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西安高新区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便民利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和雨露,滋养着区域经济茁壮成长,也彰显着区域的发展品质。
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西安高新区以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打造特殊群体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在全市率先推出诊所备案“一件事”服务;全面推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
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西安高新区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初创科技企业送上关键“第一桶金”;高新金控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全省首单非省属AA+无担保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浦发银行西安高新区硬科技支行成功入选陕西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目前,高新区已聚集陕西省60%以上的金融机构总部,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4个,累计推出特色金融产品20余款,新增授信额度18亿元。
“在亲商助企专员的协调下,公司与西北大学相关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西安超滤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仁杰说道。
当好企业的“联络员”和“服务员”,是西安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纵深推进新一轮“亲商助企”专项行动,推动服务资源下沉一线,实现助企纾困精准覆盖。
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西安高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1-8月,西安高新区进出口总值2202.9亿元,同比增长17.12%,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2%、76.5%。
幸福加码,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和便民集市,是社区服务的有效延伸,也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
“社区助老食堂开始营业了,我中午都在食堂吃饭。”西安高新区兴隆街道三堰社区的张大爷说。该食堂并非只针对老年人开放,而是面向社区所有居民,满足上班族等各类群体的用餐需求。
推拿、针灸、穴位贴敷;便民理发、衣物缝纫、锅具清洗……在西安高新区细柳街道紫薇田园都市文化广场开展的便民市集,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全新的中医药体验和多种便民服务。
西安高新区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幸福感。
此外,西安高新区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都市生活便捷而惬意,全新商业地标GT Mall以“小而美、精而暖”的定位补足社区服务功能;持续织密“15分钟金融服务圈”网络,让金融“活水”成为滋养寻常巷陌、激活城市发展的温暖力量。
漫步在高新街头,绿意与高楼相映成趣,口袋公园随处可见。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大仁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让西安高新区在产业腾飞、科技闪耀之外,宜居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
向新而行,攀登不止。西安高新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高新力量。
(文︱晓燕)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