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同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10-29 14:43:0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十四五”以来,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聚焦“远近结合、内外联通、城乡协同、软硬兼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高铁、高速、枢纽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交通支撑。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

聚焦“远近结合”,全面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

围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支撑保障作用,编制印发《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专班工作方案》,通过定期调度、清单推进、闭环管理等方式,紧盯高铁、高速、民航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度,今年1至6月陕西省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2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将确保完成700亿元年度综合交通投资目标。

西(安)延(安)高铁王家河特大桥施工现场。

加速构建高铁大通道。陕西省政府建立全省高铁建设协调机制,推进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等高速铁路“五线并进”,建设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西延高铁年内通车运营,冲刺西康、西十高铁2026年和延榆、康渝高铁2028年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五条高铁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62亿元。

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全线双幅贯通。

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十四五”以来,陕西省累计建成通车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里程达到6752公里,进一步畅通了与周边省份的“一日交通圈”;另有9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加快建设,年内将建成西安至兴平改扩建、岚皋至陕渝界、麟游至法门寺等3个项目。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

提速民航水运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落成投运,开通国内航线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推进府谷、定边机场2026年建成,宝鸡机场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建成白河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推动旬阳、蜀河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提等升级,汉江安康白河至丹江口段断航30年后实现复航,一批沿江、沿河、沿库区的港口、码头完成新建改建。

汉江航运能力稳步提升。

做大做强项目储备。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国家战略,抢抓国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机遇,着眼构建《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米’字型+五横两纵”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高质量开展全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推动陕西省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推动“内外联通”,提高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全力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聚焦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机场枢纽空港和中欧班列陆港为依托,指导西安市联合银川市于2023年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纳入西安国家综合货运补链强链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运专线等28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等11个项目已完工,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仅用时77天建成,成为中国—中亚峰会落地最快实体项目,承担经哈萨克斯坦发往欧洲30%运力,跨里海班列实现“天天班”。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进一步完善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基础设施、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发展、有力保障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夯实了基础,也为空港、陆港双港联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中欧班列(西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线路已拓展至26条,实现了欧亚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前三季度累计开行4455列,同步增长10.2%,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一带一路”航线覆盖27国54城,打开了全球供应链“西安窗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带动作用愈发强劲,2024年陕西省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一条条全货运航线初步构建起西安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提升客运枢纽融合发展水平。集民航、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运;完成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与西安地铁4号线实现无缝换乘;西安东站开工建设,同步接入地铁5号线,将成为集普速铁路、高铁、地铁为一体的大型枢纽场站。

围绕“城乡协同”,推动交通发展成果城乡共享

有效服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城镇过境路段为重点,持续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十四五”期建成规模超过600公里,约1500公里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深入推动陕西省政府《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市域突出单位2个、示范县18个,省级示范市5个、示范县78个,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分别达到87%、84.3%,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覆盖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双百目标。

打造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西安地铁三期工程加快实施,1号线三期、8号(环)线等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7座建成运营地铁环线城市,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22公里。

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创建24个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邮政EMS、顺丰、京东、德邦4家品牌企业建制村按址投递率保持100%,城乡三级配送网络持续完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通道进一步畅通。

打好差异化收费“惠民”牌。全面实施西安绕城高速通行费包缴扩围降费政策,推进西咸一体化战略进程,西安、咸阳市民共享“一天一块钱,绕城跑一年”同等待遇;严格执行通行费减免优惠和差异化政策,“十四五”期累计减免优惠通行费超过200亿元。

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大力推动定制客运、旅游客运和商务包车等运输服务,“绿巨人”动车组开行实现10个地级市全覆盖,主要网约车平台实现老年人“一键叫车”服务。

坚持“软硬兼修”,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管理“软实力”

强化综合交通规划统筹。以陕西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系统谋划构建覆盖全省、对接周边、直达全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提档加速,引领陕西交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参照交通运输部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我省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发展,高质量编制我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持组建陕西交控集团、陕西轨道交通集团,全力打造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主力军。推动收费公路政策创新、开办运输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培育低空经济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构建公路桥梁、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铁路建设监督职能,健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交通强国试点纵深推进。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道班·宿”荣获“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入选中国民航局“四型机场”示范项目等,“秦岭隧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等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交农深度融合发展入选新一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陕西智慧、陕西力量。

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以“三抓三防”为统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段安全生产、服务保障和交通运输部“三十条”硬措施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标准引领,推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在行业走实走深;深化部门联动预警机制,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三管三应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快基础设施安全提升,有序推进G5京昆高速西安至陕川界段、G70福银高速西安至陕鄂界段安全韧性提升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切实增强高速公路繁忙通道安全运营保障能力。

智慧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工作部署,积极推动西安至永寿智慧高速示范项目建设;“陕易通”智慧出行平台已聚合30余项便民服务;推广应用北斗系统,全省“两客一危”营运车辆实时监测、安全高效运行;建筑垃圾公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与标准等科技项目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秦岭天台山超长隧道群安全绿色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部验收授牌,西咸新区无人驾驶入选全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确定低空物流5个应用场景、9条试点线路,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4年完成铁路货运量5亿吨,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到57.7%,大宗货物“公转铁”取得新成效;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补贴资金3.44亿元,激励支持各市(区)有序推进新能源公交车、老旧营运车船报废更新;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充电桩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使命定位,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统做好“远近结合”“内外联通”“城乡协同”“软硬兼修”四篇大文章,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努力开创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建设新局面。

(文︱秦安)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