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旅程步入尾声,许多人常陷入两难:留在医院ICU与疾病艰难对抗,满是冰冷的仪器与紧张的氛围;或回到家中,却因缺乏专业照护,让长者承受疼痛折磨,也让家属在“想照顾却不会”的无助中煎熬。
在山东阳光融和医养中心,提供了第三种选择——更温暖、更从容的安宁疗护。山东阳光融和医院始终坚信,生命的质量远比长度更重要。这里没有“治愈”的焦虑,只有“疗愈”的安心:软乎乎的毛毯会按时铺好,喜欢的老歌能随时播放,家人的陪伴不会被“探视时间”限制。让每一位长者在熟悉的温暖里,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安宁疗护从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将目标从“治愈疾病”转向“提升生活质量”,这是一种尊重生命、接纳时光的照护哲学。
不止“止痛”,更要“舒心”
生命最后阶段的痛苦不止于身体。因此,除了通过精准医疗控制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生理不适——比如护士会每1小时查看一次长者的疼痛指数,根据反馈调整用药,确保不会被剧痛打断思路;山东阳光融和医养中心更关注“心灵的舒适”:若长者想再看一次年轻时的老照片,医护人员会帮着一起整理;若想给远方的孙辈录一段叮嘱,护士会耐心举着手机,调整到最清晰的角度。让每一个微小的心愿落地,就是最重要的目标。

不止“照护者”,更是“陪伴者”
山东阳光融和医养中心组建了一支“懂医疗、更懂人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每个人都带着“把长者当家人”的初心:
姑息治疗医生:不仅制定专业的症状管理方案,还会坐下来听长者聊过去的故事,在沟通中感知他们的心理状态;
护士与护工:记得每位长者的生活习惯——张阿姨喜欢清晨喝温豆浆,李爷爷睡前要翻几页武侠小说,这些细节都会写在照护手册的第一页;
心理咨询师与灵性关怀师:当长者因“告别”感到恐惧时,会用轻柔的引导帮他们梳理情绪,比如一起画一幅“生命树”,聊聊那些值得骄傲的时光;
营养师与理疗师:根据长者的口味和身体状况定制餐食(比如牙口不好就做软嫩的鱼茸粥),每天带着做简单的肢体活动,避免肌肉僵硬。
从医疗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灵,我们用“多双手”托起长者的安心。
不止“专业”,更有“温度”
在阳光融和,安宁疗护的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人情味”:
疼痛管理:不用“忍一忍就好”的敷衍,而是用“数字评分+表情反馈”的双重评估,确保哪怕是无法清晰说话的长者,也能通过手势告诉我们“疼不疼”;
家庭支持:我们会为家属提供“照护小课堂”——教他们怎么给长者擦身更舒服,怎么通过握手、轻声说话传递温暖;还会设立“家属休息区”,准备热饮和沙发,让他们在疲惫时能有个地方歇一歇;
人文关怀:如果长者有“特殊心愿”,山东阳光融和医养中心会全力配合:曾帮一位喜欢京剧的爷爷联系票友,在活动室办了一场小型“京剧茶座”;也曾为一对相伴50年的老夫妻,布置了简单的“纪念日餐桌”,让他们在烛光里再牵一次手。

在阳光融和医养中心,每一份照护都带着爱与尊重,陪长者和家属一起,温柔相伴。(供稿:山东阳光融和医院)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