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阳节前夕,西安碑林法院紧扣老年群体多元需求,接连走进保吉巷、红缨两社区开展专题普法,以“靶向服务+传统与法治融合”的双重举措,将司法关怀化为可触摸的温暖,让敬老美德在法治护航下愈发浓厚。
10月27日上午,综合审判庭干警赵佳欣一行率先走进保吉巷社区,聚焦“银发族再就业”权益痛点,打造“银发打工人再就业指南”专题讲座。活动以“您到退休年龄了吗?”“您开始领取养老金了吗?”等生活式提问开场,迅速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干警通过对比讲解,深入浅出剖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法律适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工伤赔偿及离职保护等方面的核心差异;针对“单位不签合同怎么办?”“工作受伤谁担责?”“无故辞退有无补偿?”等现实忧虑,结合真实案例做“案例式”拆解,不仅讲清法条,更给出清晰可行的维权路径。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解答,让“退而不休”的老人摸清法律边界,攒足了“发挥余热”的底气,现场掌声不断。

10月28日,民二庭干警祁航、郭滨赴红缨社区,以“防范养老诈骗,保护老年人民事权利”为主题,送上近两小时的“法治节礼”。讲座紧扣老年需求,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防诈环节,干警结合近年审理的典型案件,拆解常见诈骗手段的作案手法,用通俗语言揭露陷阱本质,传授实用防骗技巧与维权途径,提醒老人们守好“钱袋子”;赡养部分,从《陈情表》的“孝”文化切入,既解读《民法典》中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法定责任,又从情理角度引导家庭成员互谅互让,弘扬孝亲进老的良好家风,避免因赡养问题对簿公堂、伤及亲情;继承板块则覆盖继承形式、遗嘱订立要求、效力认定及遗产分割等内容,以案说法澄清误区,让老人们明白:一份清晰合法的遗嘱,既是财产安排,更是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是避免亲情在利益面前撕裂的最好方式。现场互动频繁,老人们聚精会神,还在答疑环节踊跃咨询“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遗产是否需要缴税”等问题,干警的细致回应收获一致好评。

从保吉巷的“再就业权益课”到红缨社区的“养老权益防护课”,碑林法院的重阳普法并非“节日式打卡”,而是“司法为民”的常态化实践:既瞄准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发力,又将传统“无讼”智慧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把矛盾化解在前端、把服务嵌进社区日常。这两场活动,是法院“如我在诉”共情理念的生动落地——既护好老人“发挥余热”的底气,也让他们能有尊严地安享晚年,更以法治力量促成家庭和睦,让尊老敬老的风尚与现代法治文明交相辉映。
未来,碑林法院将持续聚焦老年权益痛点,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以更贴心的司法服务织密银发族权益“守护网”,让法治的温度始终伴随老年群体的幸福生活。(碑林法院)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