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重阳佳节话文明:庆云村这场融合活动,让孝老与移风易俗 “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10-30 17:04:5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让传统节日既饱含孝老温情,又传递文明新风,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庆云村精心策划了一场“孝亲传情+移风易俗”融合主题活动,邀请辖区小学生、老年人及居民代表齐聚一堂,通过手工互动、戏曲展演、主题宣讲等丰富环节,将“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融入节日氛围,让移风易俗新风在欢声笑语中浸润人心。

孝亲手工暖场,筑牢 “厚养” 理念根基​

活动伊始,“艾香传孝意”手工制作环节温情开启。孩子们围坐在老人身旁,认真聆听长辈讲述艾草枕的制作技巧与传统寓意。稚嫩的小手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散发着清香的艾草装入枕套,“奶奶,这样装会不会太满呀?”“爷爷,这个结要怎么打才结实?”清脆的提问声与老人慈祥的回应交织,现场暖意融融。一个个亲手制作的艾草枕,不仅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之礼,更以“陪伴互动、用心关怀”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移风易俗倡导的“厚养”孝道。

戏韵宣讲接力,传递文明新风内涵​

手工环节落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接踵而至。悠扬婉转的越剧名段率先登场,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以精湛的唱腔演绎经典剧目,让在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魅力,也为后续宣讲铺垫了轻松的氛围。随后,移风易俗主题小品精彩亮相,演员们用幽默诙谐的表演,生动还原了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旧俗困境,以及推行“简约办事、勤俭节约”新风后,家庭经济负担减轻、邻里关系更和谐的新变化。夸张的情节、贴近生活的台词引得观众阵阵欢笑,更让“婚丧嫁娶不攀比,勤俭节约最可贵”的理念在笑声中深入人心。

小品演出结束后,移风易俗宣讲正式展开。宣讲员结合村域实际案例,从政策解读到观念引导层层递进:既讲解了村里制定的婚丧喜庆事宜简化标准,又通过 “邻里厚养老人获称赞”“大办丧事致家庭拮据”的正反案例对比,深入阐释“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道”的道理。“就像刚才孩子们给老人做艾草枕、陪老人聊天,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孝顺,比老人去世后大摆宴席更有意义。” 宣讲员的话恰好呼应了此前的孝亲环节,让在场居民对移风易俗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不少老人频频点头:“以前总觉得办丧事场面大才体面,现在看来,生前多享点福、孩子多陪陪才是真的好!”

长寿面共享收尾,凝聚文明共识​

活动尾声,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被端上餐桌。孩子们主动将面条送到老人手中,贴心地递上筷子,还不时轻声叮嘱“爷爷您慢点吃,小心烫”。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长寿面,分享着活动中的感悟 —— 有老人感慨 “现在的节日过得又热闹又有意义,还能学到新道理”,有家长表示 “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顺,也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温馨的共享时刻,不仅让节日氛围更加浓厚,更将“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的文明共识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

此次重阳节融合主题活动,以“孝亲”为情感纽带,以“移风易俗”为核心导向,通过“体验+展演+宣讲”的多元形式,让文明理念不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可触摸、可感受的实际行动。既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关怀与节日温暖,也让青少年和居民在参与中深化了对文明新风的认知,为斜桥镇庆云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注入了鲜活动力。(曹俊杰 吴金磊)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