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省地质局党组书记苏金明: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扛起地质报国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10-30 17:05:29 推广来源:今日海南

省地质局海洋战略找矿项目(第一阶段)海底沉积物柱状取样现场

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 扛起地质报国使命担当

——海南省地质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三周年工作纪实

文/苏金明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勉励大家“要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回信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鼓励与鞭策。

山海为卷,绘就地质蓝图;丹心为墨,诠释奉献本色。3年来,海南省地质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扛起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使命担当。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到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从东南部地热带深部勘查,再到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海南地质力量劈波斩浪、昂扬奋进,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省战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担当作为,在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征程上奋楫前行。

找矿攻坚

筑牢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基本盘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刻阐释了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为国找矿、无上光荣。2023年,在自然资源部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统一部署下,省地质局制定“锆、铪”和“铁、金”两个资源基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并纳入国家计划,力争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海南贡献。其中,海南锆铪矿资源基地勘查项目被列入自然资源部紧缺矿产“一矿一策”重要地质项目。省地质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制定新一轮找矿“揭榜挂帅”突破行动方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方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统筹协调,高效运转,形成工作合力。

经过努力,“海南锆铪矿资源基地勘查”项目新增推断资源量锆英石8.52万吨、铪金属1141吨、钛铁矿31.05万吨,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我省新增“锆英石5万吨、铪1000吨”增储上表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锆铪找矿目标。海南铪矿找矿实现从“0”到“1”的突破,项目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海南昌江—乐东铁金矿资源基地勘查”项目新发现两条富铁矿体,单孔圈定10条金矿体,潜在金资源超7吨。抱伦金矿外围上部白垩系鹿母湾组发现金矿化,下部含矿地质体志留系陀烈组发现金矿体,预计可新发现“第二个抱伦金矿”。项目将海南省陆域固体矿产勘查深度推向1500米以浅,并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增储上产,助力“央地企”新一轮找矿突破取得实质成效。

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建设海洋强省。”省地质局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完成“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实现了从陆域找矿到近海探索的进步。项目首次采用“部+省+央企+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模式,运用测井—地震—地质多元数据一体化研究方法,新发现2个闭合幅度和圈闭面积较大的构造圈闭,具备良好勘探潜力,开创了海南省油气勘探领域自主实施的先河,为助力“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提供了重要支撑。

省地质局技术员在昌江马鞍岭-土外山外围区块金矿勘查项目现场,讨论岩心岩性、结构、构造特征情况

生态优先

展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硬实力

省地质局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置于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引领统筹高水平勘查与高标准保护。全局地勘项目严格执行《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实现“既要找到金山银山,又要留住绿水青山”的目标。“海南锆铪矿资源基地勘查”项目针对锆铪砂矿找矿特点,积极对接钻探设备制造商,改造一批新型、便捷式的锤击钻探设备,具备重量轻、易拆装、占地小的特点,野外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存在修路等生态环境扰动。“海南省未利用矿区调查评价”项目提出“一矿一策”建议清单,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为我省矿产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支撑。

摸清海南地热资源底数,建立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与区划数据库,是省地质局推动海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助力海南低碳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已完成陵水干热岩、南平地热田、环新英湾地区、海南岛东南部等多项勘查工作,据估算环新英湾地区1100~1200m深度段地热资源量约1.78×1015KJ,可开采量约20万m3/d(折合标准煤1714吨/d),海南岛东南部地区新发现地表热异常点,18处地热井、2处地热田。

“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首次在海南建立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为地学、环境科学、农学及海南岛热带特色农业提供了基础数据;建立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体系,为海南生态管护、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农业区划与富硒土壤资源开发等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依据,助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展现自贸港绿色低碳发展的硬实力。

创新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省地质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实现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地质工作转变,努力走好海南地质提质增效、跨越发展之路。3年来,全局牵头承担及组织实施科研项目198项,申请专利7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出版学术专著24部,发表学术论文128篇,获得国家级集体荣誉称号3次、省级集体荣誉称号15次、省级科技奖9项,牵头制定省级地方行业标准3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7份,科技成果转化总额累计6108万元。

聚力协同合作,搭建地质科技创新平台。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是由省地质局自主筹建的省级科研平台,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与国内约10家科研机构(平台)签订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协议,支持全局10余个创新团队开展科学研究。3年来,解决了南平温泉地热系统的热源形成机制,海南岛东北部滨海沉积型锆铪砂矿床矿石矿物的物质来源,海南岛滨海沉积型锆铪砂矿矿物富集的机制,锆铪砂矿品位测试技术方法等关键性科研问题,为省地质局高标准完成找矿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聚力综合研究,助力学科交叉应用。2024年,省地质局在万宁新发现全球罕见、年龄为41亿年的锆石,是迄今为止海南岛发现的最古老的锆石。在全岛新发现古生物化石点42处,对正在遭受破坏的植物化石进行抢救性挖掘,圈定了2个古生物遗迹集中分布区,确定6个重要化石点。新发现砷(As)等元素可能对槟榔树黄化病有防治功效。开发了微生物矿化联合玻纤、硅灰石材料改性海砂土的技术,可提高南海海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聚力公益服务,共享地质资料成果。3年来,省地质局面向各类社会群体共开展地质科普活动95场,受中国科协表彰获得“2024年度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单位”称号。打造海南首个地质科普文化展厅,被评为“省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接待3000多人次,网上展厅访问量达1.4万人次。

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院实施的陵水地质灾害精细调查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服务民生

当好地质灾害防治的行动派

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指导下,省地质局逐步完善了全省各市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库,与16个市县建立对口帮扶共建合作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撑,协助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治理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台风汛期共派出16个工作组533人次地质专家,对660个隐患点巡查排查1738点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省地质局加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为地质灾害增销号和“三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开展海口市主城区40处地面沉降实地核查,完成全省9个市县322个村庄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首次开展西沙群岛单岛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分区评价。

党建引领

树牢地质报国的风向标

3年来,省地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和地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重要回信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旗插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承“三光荣”精神、“四特别”品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守地质报国初心,筑牢海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根基。先后获得“2023年度全国优秀地质调查队伍”“2024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单位”“2024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展示了海南地质人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过硬作风。

展望未来,省地质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战略性矿产勘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共建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强化公益职能和公益属性,进一步深化地质科技创新,加大成果转化,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海南地质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地质资料馆举办全省地质资料汇交与服务专题培训班

(作者系省地质局党组书记)

图片由省地质局提供

来源:《今日海南》2025年第10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