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年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优秀作品展演·曲艺类专场在苏州保利大剧院圆满落幕。本次展演汇聚了15家参演单位的13个优秀节目,展现了近年来苏州群众文化曲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该活动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文化馆)、苏州各县级市(区)文旅主管部门承办,近80位群众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参演。

婉转悠扬的苏州评弹、细腻软糯的锦溪宣卷、节奏明快的方言说唱轮番登场,演员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赓续红色基因、讴歌英雄模范,颂扬凡人善举、说唱美好生活,赢得现场700多位观众的强烈共鸣与阵阵掌声。
其中,短片弹词《星火长明》深情回顾了以邓稼先、王淦昌为代表的“两弹元勋”们甘愿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在大漠深处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感人事迹;《“90”后党员》将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时钧在九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生动展示出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情景评弹《从西边升起的太阳》、微型评弹《红马甲》分别以“中国好人”陆鸿身残志坚、带领一群同样自强不息的同伴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以及“全国道德模范”殷志兰几十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先进事迹,让现场观众们从身边的先进典型汲取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倡导文明新风。情景评弹《从西边升起的太阳》将戏剧表演、舞台情景与多媒体视觉有机融合,增强了故事的沉浸感,是评弹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一次成功探索。

除了对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深情赞颂,更多以基层生活为创作灵感的现实题材作品,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短篇弹词《“兵”司令》讲述了新时代大学生主动转变择业观念,通过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社情民意之雨棚风波》聚焦苏州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将社区干部的耐心细致、春风化雨的工作常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情景评弹《弦绣情》勾勒出一对大学生情侣坚守在评弹、苏绣传承保护一线,携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画面。

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对传统题材的大胆改编与少儿作品的积极探索:取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芦墟山歌的《五姑娘·天路》、歌颂民族英雄韩世忠的《击鼓战金山》,经典新唱,传承中见真章,让人充分领略到苏州民间传说的艺术感染力。

苏州评弹《五姑娘·天路》通过叙述五姑娘与徐阿天的爱情悲剧,深刻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作品以精湛唱腔和饱满情感,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醇厚的韵味让这一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而《薪火红领巾》《书包的重量》等原创作品,则通过孩童的视角将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家庭与学校深度关联,传递出天真烂漫与昂扬向上的和谐基调。

精彩的作品呈现离不开优秀的主创团队与深厚的群众基础。据了解,参与本次展演主创人员,既有曾经在省市群文赛事中争金夺银、获评“优秀群文骨干”的优秀人才,更有来自企业学校、从事自由职业和已经退休离岗的普通市民,演员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仅有7岁。从团队来看,锦溪宣卷《海瑞救朱良》的演员平均年龄超过67岁,而弹词表演唱《琵琶语》的小学员们平均年龄刚刚达到10岁。

受邀观摩指导本场演出的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苏州市演艺行业联合会会长周沛然表示,苏州曲艺有着丰富的资源积淀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当天的展演更是充分体现出各地对群众曲艺传承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原创度高、时代性强、贴近生活、薪火相继是本场演出的鲜明特征,一些作品和演员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舞台水准,相信通过持续打磨,有望登上更高层次的舞台上展现苏州群众曲艺的风采。

至此,2025年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优秀作品展演广场舞、合唱、曲艺3个门类的惠民展示活动圆满结束。接下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组织指导相关作品的修改提升;同时积极引导各地结合送戏下乡、文化配送等品牌活动,让更多优秀作品深入群众身边,在惠民演出的艺术实践中提升服务成效,更好助力全市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姚鹭 金杉)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