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湾区的老旧居民楼里,三层以上的楼梯对许多失能老人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生命天堑”。他们中有人半年难下一次楼,被称作“悬空老人”;就医复诊更是成了要花钱雇人背,甚至紧急拨打120才能解决的难题。今年5月,广州市心乐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的“梯级守护·医养同行——荔湾区老旧小区失能老人社区康护方案”项目,成功获荔湾区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如今,这一项目正以专业服务与暖心行动,为“悬空老人”搭起通往健康与便利的“专属阶梯”。

自项目启动以来,一份扎实的“民生答卷”已徐徐展开。我们主动联动金花街、彩虹街两大颐康中心,共建2个社区康复合作基地,配齐康复训练床、肌力训练器等专业器材,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础康复服务;同时组建10人志愿者团队,通过“理论+实操”系统培训,涵盖爬楼机操作、应急护理、沟通技巧等内容,为服务筑牢人才根基。

在核心服务环节,电动爬楼机与福祉车成了“悬空老人”的“移动腿”:截至目前,项目累计为134人次提供无障碍助医服务,其中80人次借助电动爬楼机平稳上下楼,重获“下楼自由”;30名行动极不便的老人,乘坐配备轮椅固定装置的福祉车,顺利抵达医院完成透析、复诊等诊疗。此外,我们还为12位重点关注老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结合病史、用药情况定制个性化康养方案,定期上门随访;同时开展5场社区宣传活动,通过案例讲解、设备演示,让更多老人和家属了解无障碍服务。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一次对“楼梯阻隔”的突破,更是一次对晚年生活尊严的托举。
“现在不用愁下楼了,按时复诊成了常态!”一位独居老人感慨道。另有家属坦言,家中父亲视力障碍、母亲需每周三次到医院透析,过去每次就医都要全家“齐上阵”,项目提供的无障碍服务,彻底解开了全家的“出行心结”。

项目的口碑传播速度远超预期:除与荔湾区内多个街道的羊城家政服务站、颐康中心达成合作,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外,就连白云、越秀等区的老人及其家属,也纷纷致电咨询有偿无障碍出行服务。这份源自荔湾区的关爱,正悄然形成跨区域的温暖涟漪。
可靠的服务,离不开多方资源的有力支撑。我们积极链接社会力量,其中谷丰集团免费提供福祉车、电动爬楼机等核心设备,解决了项目“无工具可用”的关键难题;广州意汇文化有限公司则捐赠32900元,为服务持续开展注入资金活力,让暖心行动得以长效延续。
眼下的成效只是起点,更完善的服务规划已在推进中。下一步,我们将优化个性化康养方案,根据老人身体变化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同时扩大社区宣传覆盖面,通过社区公告栏、居民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知晓服务;此外还将联动更多企业、公益组织,把服务延伸到荔湾区其余街道,惠及更多“悬空老人”。在更长远的规划里,一个“三维驱动”的社区医康养生态正逐步成型:以社区康复基地为枢纽,整合周边医疗、护理资源,打造15分钟应急照护圈,确保老人突发需求能快速响应;将福祉车升级为“移动服务站”,除助医接送外,新增健康咨询、用药提醒、简单体检等功能;依托数字健康档案,打通医疗数据与服务数据,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让康养更具针对性。
从“半年难下楼”到“轻松看医生”,从“楼梯阻隔”到“梯级守护”,“梯级守护·医养同行”项目正一点点改写“悬空老人”的晚年生活。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失能老人,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愿每一级楼梯都不再是障碍,愿每一位“悬空”老人的晚年,都能稳稳落地、暖意常伴。(粟月)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