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骆市镇温祖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种植枇杷20余年,果农286户,面积约300亩、挂果树1.1万株、修建产业路1.5公里、蓄水池7口,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经济效益。由于果农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超60岁),年轻劳动力缺乏,时常出现老年劳动力管护枇杷园发生摔伤等意外事故,部分子女因此产生砍树的冲动想法。加之管理方式落后、科学化精细化不够、商品果率不高、销路不畅等原因,经济效益欠佳。果园一度面临荒废险境,导致产业失败、创业失败。
近年来,营山县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创业促就业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助力温祖村枇杷产业园提质增产增效为切入口,在“农技培训、专家巡诊、示范引领”等方面每年轻投入20万元左右,通过提供系列扎实可行的创业服务,扭转枇杷产业园低产低效局面,助推果农创业成功,探索创业促就业服务新路径。
提升基础,实操培训教技术

西南大学科学中心唐世跃专家现场演示修枝
“这叫弱枝,果结的很小,这个不要,这个要从那儿剪掉,留个一两公分,后面好发枝。”“把两个弱枝剪掉,对的,搞懂了。”这一幕“田间课堂”发生在温祖村枇杷园中,来自西南大学科学中心植物营养团队成员唐世跃正在园中现场向果农演示如何正确修剪弱枝,果农们观摩后,开始亲自上手实操尝试修枝。
据营山县就业局局长郭乔良介绍,2024年开始邀约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汪卫星副教授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合作,因地制宜、协商讨论枇杷种植实用技术培训方案。面向骆市镇温祖村果农组织开设了为期3天的“创业+种植”枇杷产业提质增效定向班,培训内容包括枇杷优良品种介绍、枇杷种植实操、水溶肥使用(理论+实操)、GYB理论等实用课程。

枇杷产业提质增效培训班开班仪式
“参加这次枇杷种植技术培训,我收获很大,对枇杷选种、栽培、防病、修枝、疏果、套袋、市场销售等全周期的技术有了全面了解,增强了发展枇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培训班学员、枇杷果农李祥英收获满满地讲道。
据了解,营山县就业局投入资金6.3万元,开设定向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60余人次,给予果农种植技术指导,帮助提高种植技术能力,夯实枇杷产业发展基础。
聚焦痛点,专家巡诊解难题
“最核心的一个技术,就是要用肥,加强营养管理……”巡诊专家汪卫星言辞恳切地向参会的果农们说。为解决肥料配比关键问题,更好科学合理施肥,县就业局引进汪卫星专家团队自主研发“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汪卫星副教授巡诊现场
针对果树在不同生长阶段出现的“修枝、施肥、锄草、疏果、套袋”等技术问题,专家团队定期来产业园“手把手”教学,争取为每户果农培养至少一名全周期技术人才。如今,村党支部原书记唐义勇和部分果农们已基本掌握修枝整形、科学施肥、疏果控产等关键种植技术。
据营山县就业局创业促进股工作人员吴勇介绍:“我们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 方式,邀请农技专家来温祖村实地走访巡诊,投入10万元经费,用于开展系列巡诊活动,联系省内实力雄厚的枇杷产业基地,组团式前往阆中市飞凤镇和泸州市纳溪区银罗村等地考察学习,了解套袋技术、采摘时间以及销售渠道等专业知识,观摩‘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此举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受到了果农的一致好评。”

2025年温祖村技术更新后的挂果枇杷
在政府牵线、专家配方、果农操盘三方辛勤努力下,2025年虽受高温少雨影响,营山县温祖村枇杷产业园产量约20万斤,销售收入约60万元,比2024年增加10余万元。预计到2026年,整体产量再提高约10%,单果品质有效提升,实现含糖量10%以上、60克以上单果率60%以上。
“我们要先搞小面积示范,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增产增收,看到了效益,老百姓才会跟着干。”营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同春如是说。作为县级帮扶领导,他非常关注、支持枇杷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协调产业发展资源,多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外出考察、座谈交流。

枇杷产业提质增产座谈会在温祖村召开
据了解,温祖村村委会通过前期实地走访,摸排掌握到全村约140余户果农有意愿将果树承租给专业公司托管。既解决村上部分果农因劳力弱而无法精心管理果树的问题,又能增加果农收入。
为更好地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带动果农按照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种养,提升商品果率,在县级帮扶领导郑同春、帮扶单位营山农投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引进四川绿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村上承租部分果树,建立55亩示范园。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与其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负责对果园进行优化管理、提质增效。
同时,四川绿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又面向社会提供果树认养认购服务,以此拓宽枇杷销路,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亲自参与,深入了解枇杷全生产周期的种植流程和技术,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后续的创业支持方面,为村上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来自营山县就业局创业促进股认养干部袁平说。
预计到2027年,通过专业公司高质量示范,引领带动当地80%的果农,亩产量再提升10%、商品果率达80%、亩均增收3000元,解决村民就近就业500余人。(撰稿:袁平)
责任编辑:刘玉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