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承载着尊老敬老深厚文化意蕴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我们表达对长者关爱的契机,更是一面映照社会文明程度、折射组织工作温度、检验老干部服务成效的明镜。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如何将组织工作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与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如何通过精准精细的老干部服务,激发蕴藏在广大离退休干部中的“银发力量”,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是新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重要课题。
深挖文化根脉,筑牢尊老敬老的组织根基。重阳节,“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融入工作理念与实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应是党的优良作风的传承者、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在重阳节这样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活动固然重要,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要通过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将这份“节日关怀”转化为“日常温暖”。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牢固树立“老干部是宝贵财富”的理念,从政治引领、生活照顾、精神关怀、作用发挥等多个维度,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落实各项生活待遇和政策保障,密切关注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好、利用好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阵地。
精准精细服务,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时代的老干部服务工作,必须向“精准化、精细化”迈进,真正把工作做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精准化,关键在于“按需施策”。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干部,其需求是多元化的。组织部门和服务管理机构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对于年高体弱的老同志,要侧重上门服务、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对于身体健康、有继续奉献意愿的老同志,则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对于有专长的老同志,可以鼓励他们参与传承带教、咨询服务等。
精细化,核心在于“体贴入微”。老干部服务工作无小事,细节之处见真章。要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发放学习资料时,可以提供大字版或语音版;在走访慰问时,不仅要关心物质生活,更要关注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
重阳节期间,除了常规慰问,更可以创新形式,比如组织“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分享会,开展“智慧助老”活动,组织志愿者与独居老干部结对子。这些精细化举措,能够让尊老敬老的内涵更加丰富。
搭建平台载体,激发“银发力量”的时代价值。对于广大离退休干部而言,他们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是一支可以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银发人才”队伍。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这些“银发力量”搭建发挥余热的广阔舞台。
要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实地考察调研等形式,畅通老干部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往往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对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要搭建传承带教的平台。发挥老干部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邀请他们为年轻党员干部讲党课、做报告,进行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要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引导老干部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身体状况,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他们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往往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在重阳节这样的象征长久与传承的节日里,大力宣传老干部老有所为的先进事迹,表彰在各个领域继续作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激发广大老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更能向社会传递积极老龄观。
让尊老敬老与组织工作同频共振。重阳节一年一度,但组织工作对老干部的关怀和服务,对“银发力量”的重视和开发,却是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永恒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组织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
要以更深厚的感情、更务实的作风、更创新的举措,不断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同时,要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
让尊老敬老之风在组织工作的扎实实践中得以弘扬,让“银发力量”在组织的关怀引导下熠熠生辉,这既是对重阳节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也是新时代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当每一份“夕阳红”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当每一缕“银发”都能在时代舞台上焕发光彩,我们的事业必将获得更加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朱宏)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