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体育

南沙仔率队勇夺全运会金牌,又帅又威!

发布时间:2025-11-02 19:09: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广东水球队成功卫冕拿下“六冠王”!十五运会南沙首金诞生陈仲贤,好样的!

10月27日晚,十五运会男子水球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圆满落幕。主场作战的广东队以16:9战胜上海队,成功卫冕冠军。这场胜利不仅为广东队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更创下了全运会男子水球项目的历史纪录——广东队凭借此次夺冠,成为该项目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六冠王”。

(通讯员供图)

据了解,在这场关键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广东男子水球队队长陈仲贤正是南沙人。赛场上,他与队友们默契配合、发挥出色,最终成功站上最高领奖台,摘得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产生的首枚十五运会金牌。

“老对手”交战广东队力克上海队

决赛之夜,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内气氛热烈,水花激荡的泳池中上演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巅峰对决。

比赛开场,上海队率先发力,反客为主打进首球,但广东队迅速调整状态,在第一节结束时以6:5实现反超;进入第二节,广东队凭借坚固的防守和有效的进攻,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0:6;下半场比赛,广东队乘胜追击,最终以16:9锁定胜局,将金牌留在广东。

作为队长,陈仲贤在比赛中不仅攻防兼备,更指挥有方。“这场比赛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所有队员团结一心,为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这枚金牌对每一位队员来说都意义非凡。”陈仲贤说道。

对于能在广州主场夺冠,他倍感自豪:“这份成绩离不开家乡亲友和现场观众的支持,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大家。”

赛后,广东队队员们与家人紧紧相拥,共享胜利的喜悦。陈仲贤也不例外,他也第一时间将喜讯与妻子分享,并回到家乡——南沙区横沥镇,陪伴因长期备战比赛而难得团聚的父母。

始于河涌“双料队长” 从南沙水乡游向世界赛场

“刚去国家队那几年,一年见他的次数,一双手都数得过来。”母亲冯女士那句戳心又朴实的话让陈仲贤记忆犹新。比赛结束后,母亲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何时回家,对他而言,家人的支持始终是最温暖的港湾。“他们无条件地支持我,让我专心投入训练和比赛,不用担心家里的事。”

陈仲贤在南沙区横沥镇太阳升村出生成长,童年时在河涌中畅游捉鱼的经历,锤炼出他出色的水性和健硕的体魄。正因如此,他在小学时就被体校教练看中。从田径队到游泳队,最终在11岁那年正式踏上水球训练之路。“当时我还不了解水球,是体校的启蒙老师带我接触这个项目。”回想起与这项运动的初遇,他笑着说:“试着练了练,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水球被誉为“水上摔跤”,融合了游泳的耐力、球类运动的技巧和格斗运动的对抗性,与其他运动不同,运动员必须在浮动、不稳定且充满阻力的水中完成奔跑、跳跃、传球、射门及激烈对抗的动作。面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陈仲贤始终秉持“无捷径,唯有熬”的信念。即便疲惫到想要放弃,他也会想起家人的支持:“既然喜欢这个项目,就不能半途而废,总要闯出一点名堂来。”

如今,陈仲贤已成为国家队与广东队的双料队长,自2021年十四运会首次夺金,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力克哈萨克斯坦队,再到2025年十五运会卫冕的沉稳,陈仲贤在大赛中不断淬炼成长。谈及这些年的成长,他悟出了竞技的真谛:“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适当的压力是动力,过度紧张反而会束缚手脚。”

(通讯员供图)

对陈仲贤而言,全运会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国家队队长,他也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从“新生代”成长为“老主力”的他,主动扛起传帮带的责任,将多年国际赛事经验与战术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团队至上”的理念,助力中国水球继续闪耀世界赛场。

点赞家乡新变化 南沙体育乘风破浪正当时

此次返乡,对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陈仲贤也感慨万千:“现在镇里多了很多孩子们游玩的娱乐场所和设施,这对于培养体育兴趣很有帮助。”

他认为,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建设场地,如今全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相关设施也在加速补齐,对于家乡体育事业的发展,他满怀期许:“希望南沙承办更多体育赛事,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并爱上南沙。”

当前,南沙区正通过构建多层次体育设施网络深刻优化区域的体育生态。在顶层设计上,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南沙体育馆及各镇街健身广场共同构成了全民健身的主框架,有力推动“10分钟文化体育设施圈”从蓝图走向现实,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安全、便捷、专业的健身环境。

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南沙创新性地打造了“无围墙”青少年业余体校训练基地模式,依托26个网点学校和12个训练基地,将专业训练融入日常教育,有效破解了学训矛盾和人才输送断档的难题,吸引了如区楚良足球工作室等专业团队的加入,系统化地培育后备人才。

此外,凭借滨海资源优势,水上运动基地等特色场馆的规划建设,更为南沙发展水上运动、培育本土特色体育项目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土壤,有助于全面推动南沙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方面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陈赞亮 张丁璞)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