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珠梦未来启新篇。连日来,由珠海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主办,市人才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承办的“珠梦未来 海纳英才”2025年珠海引才高校行活动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邀请40家重点产业优质企业、重大科研平台、高校等优质用人单位提供超2700个岗位,吸引近3500名知名高校英才参与,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1710份,以亮眼成果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写下珠海生动注脚。

京沪高校专场燃动引才热潮
锚定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目标,珠海正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为抓手,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珠梦未来 海纳英才”2025年珠海引才高校行活动,将“粤聚英才、粤见未来”的招才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以“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为才搭台”为导向,珠海通过政策宣讲与专场招聘双线发力,为顶尖学子打开大湾区发展新窗口。
10月22日至23日,清华大学华为厅、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率先掀起引才热潮。20家珠海、横琴用人单位组成“高校+科研+企业+初创”多元方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等院校广纳教研人才,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释放前沿研究岗,华发集团、金山办公、健帆生物等龙头企业抛出橄榄枝,横琴深合投资及多家横琴企业带来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新兴赛道机会,全场最高年薪达300万元,尽显珠海产业实力与引才诚意。两场招聘会共吸引近500名学子进场,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638份。

10月30日至31日,引才队伍转战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北区体育馆接续发力。格力电器、健帆生物等行业龙头与横琴专精特新企业组成20家用人单位引才矩阵,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需求—人才供给”精准对接。招聘会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学子们围绕岗位详情、发展前景与企业深入洽谈,共吸引近3000名学子进场,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1072份。
“双向奔赴”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每场招聘会同步开设的政策推介环节,成为珠海横琴展示魅力的重要窗口。珠海、横琴引才代表向学子们全景展现发展优势:珠海和横琴持续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构建覆盖就业扶持、住房保障、生活服务的全周期人才服务链,让青年人才留得下、住得好、发展得好。只要人才来,这里就一定有施展才能、发挥才智的舞台。干货满满的政策解读,搭配展示城市“浪漫宜居、产城融合”的宣传片,让学子们真切感受到珠海和横琴的独特吸引力。
“听完珠海和横琴的推介,我才真正体会到‘宜居’与‘宜业’能结合得这么好。”清华大学王同学谈及参加活动感受时表示,一直关注大湾区发展的他,对港珠澳大桥构建的“一小时生活圈”、新兴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以及针对青年人才的友好政策印象深刻,早已心生向往。“我已经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投递了简历,现在初步达成意向,特别期待能在珠海的高校里潜心科研,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出份力。”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们也纷纷表达对珠海和横琴的青睐:“两地联合引才的阵容太有吸引力了。”在他们看来,招聘队伍里既有国企、科研平台,也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从这份“多元组合”里,能清晰感受到两地的产业活力与引才诚意。“我们特别看好珠海和横琴未来的发展,也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政校企对接搭建长效引才平台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才活力驱动产业升级。此次“引才高校行”活动同步启动政校企对接交流,成为珠海“精准引才、长效育才”的关键举措。活动紧扣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珠海特色产业赛道,精准锁定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等学科优势突出的院系,针对性召开专场对接会,实现“产业需求”与“院系专长”的深度匹配,让合作从一开始就精准锚定发展痛点与潜力点。
对接会上,珠海引才团队携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健帆生物、华发集团等单位代表,与高校院系老师展开多维度深度交流:一方面,清晰传递重点岗位人才需求,尤其聚焦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算法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等核心领域,让高校精准把握产业一线的人才标准;另一方面,认真倾听院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重点及科研成果转化中的规划,双方围绕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建立深度对接联系,将政校企三方的合作从“单次对接”升级为“长效联动”。
据了解,今年珠海将“百万英才汇南粤”与“引才高校行活动”统筹结合开展,揽才力度空前,在53所目标高校举办现场招聘活动,联动覆盖128所周边高校,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揽才。珠海将持续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活动,通过品牌化、规模化的引才行动,向全国英才传递珠海求才若渴的诚意、展现珠海城市发展的潜力,助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集聚人才动能,为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陈赞亮)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