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可以跨省互认,孩子入学这块‘心头大石’也总算落了地!”2023年初,外来务工者李先生的孩子入学在即,却因居住证跨省办理问题陷入困境。常山县公安局球川派出所所长鄢晓刚主动协调浙赣两地政务部门,成功实现居住证跨省双向互认,这样的便民场景在边界已成常态。
在浙赣边界,鄢晓刚用智慧与担当诠释着“破界”二字的重量,牵头多个治理创新项目成效显著,打造出“跨省共治、平安共建、携手共富”的基层治理样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全省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典型称号等荣誉。

创新破局,打通省际治理“最后一公里”
行政区划壁垒、执法标准差异、信息数据孤岛,长期以来让省际边界成为治理“真空地带”,深深刺痛着鄢晓刚。
经过2个月的实地调研,2024年1月,他创新提出“跨省共治警务增值化改革”设想,探索构建“六跨”机制,推动成立跨省共治服务中心,为边界及辐射地区群众、企业提供精准治理供给。
“边际派出所不应局限于案件协查、治安联防,更要当省际要素流通的‘润滑剂’和共富实践的‘推进器’。”秉持这一理念,鄢晓刚在球川镇“跨省食堂”推动建立“三所联治”机制,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律所资源,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防等服务,让这个原本提供平价餐食的场所变身服务两省群众的暖心驿站。

数字赋能,构建村社治理“智慧大脑”
走进球川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大屏幕上21个村社的平安数据实时跳动——这是鄢晓刚精心打造的“村社平安指数”平台,为4万群众筑起“数字守护网”。
“鄢所,我们村这个月的平安指数怎么又黄了?”某个夏夜,芙蓉村村书记急匆匆来电。原来,该村因连续发生几起夜间盗窃警情,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别急,我马上到。”挂断电话,鄢晓刚立即带值班民警赶往村里。
为构建精准的村社平安指数体系,他曾连续一个月蹲点驻村,梳理7大类50余项风险指标。同步建立“一村一警”机制,让联村民警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宣传员、调解员。四年间,推动系统从1.0版迭代至3.0版,还与村级考核挂钩。近年来,辖区年均有效警情从1200起降至800余起,涉警信访连续4年零发生。

匠心育人,打造跨界警队“成长摇篮”
“刚到所里时,我最怕处理跨省纠纷。”2022年入警的民警小段道出心声。为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会协作的过硬队伍,鄢晓刚以师者之心,为每位年轻民警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他安排跨省协作专题培训,并手把手实践指导。一次,小段在鄢晓刚带领下,联动玉山警方成功化解一起装修纠纷。这种传帮带模式让小段快速成长为跨省调解骨干。
鄢晓刚还推行“所内三声”工作法,营造家一般氛围,更要求每人每月读一本纸质书,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在鄢所带领下,我们不仅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做人。”民警们的话语发自肺腑。在他的引领下,球川派出所荣获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四年耕耘,鄢晓刚以创新破局、以数字赋能、以匠心育人,将省际边界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热土。对于这位“破界”所长而言,探索更好治理模式的道路,永远在路上。(黄开顺)
责任编辑:蔡劲蓉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