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潍坊滨海以昂扬姿态,在潍坊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港口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沿海开发的核心引擎,潍坊市滨海区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生态,不仅保障了腹地企业稳定高效的原材料运输,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潍坊港区货物吞吐量完成1761.6万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3万标箱,同比增长9.4%,“亿吨大港”建设稳步推进。
港口能级的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滨海区建设交通局港口和铁路服务科科长公绪强介绍,“十四五”期间,潍坊港中港区新建1个5万吨级深水泊位,完成6个特色货种泊位改扩建,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显著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从3371万吨增长至3839万吨,同比增长13.8%;集装箱航线从9条扩展至17条,带动集装箱吞吐量从39万标箱跃升至80万标箱,实现翻倍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潍坊港建成了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并投用通用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及清洁能源系统,实现了从规模到能级、从近海到深蓝、从传统作业到绿色智慧的跨越式发展。
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依托小清河全线复航优势,潍坊港全力打造“公路-内河-海运”多式联运新通道。目前,煤炭、粮食、化肥等储备分拨中心正加快建设,煤炭储备、粮食产业、木材加工、智慧物流等产业集群项目稳步推进。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25个临港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从保税服务、金融贸易到航运交易等业态不断丰富,构建起“港区引领、样板示范、多点联动”的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产业是塑造海洋经济新优势的基础。作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山东海化集团深谙“创新是产业链的生命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志表示,海化集团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盐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极。“十四五”期间,集团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税水平稳步提升。
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在数据中得到印证:“十四五”期间,潍坊滨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已达66%,居潍坊市首位。其中,现代海洋化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入选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通过深耕以碱、溴延伸产品为核心的海洋化工产业链,链式发展蔚然成势。新和成、国邦、海王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共同铸就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现代海洋化工产业。与此同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动力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加速崛起,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面向未来,潍坊滨海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奋力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潍坊市经济腾飞贡献更多“蓝色力量”。(供稿:潍坊市滨海区)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