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守好基层“三责”,绘就“十五五”民生实景画

发布时间:2025-11-03 14:51:2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人民政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为“十五五”时期发展锚定航向、擘画蓝图。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当好“翻译官”“奋斗者”与“守护员”,才能让全会精神在广袤大地上落地生根,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当好“翻译官”,让政策话语接足地气。理论宣讲的精准度,直接决定政策落地的穿透力。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等重大部署,若只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中,便难以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基层党员干部需善用乡音土话做好“二次翻译”,让政策理论褪去“高冷”外衣。就像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的干部那样,把宣讲台从“会场”搬到田间地头、文化广场,每月拿出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走村入户,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政策,用“明白卡”讲清办事流程。通过面对面交流摸清群众需求,用“大白话”解答疑惑,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坐得住,真正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当好“奋斗者”,让宏观蓝图精准落地。全会勾勒的发展“大写意”,需要基层以“工笔画”的精度细化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战略部署,在不同地域有着差异化的实践路径,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只会导致政策“水土不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精准画像”,找准中央精神与本地实情的结合点,让政策落地更贴合实际、更具实效。面对干事创业中的“拦路虎”和“硬骨头”,要主动到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一线经受磨炼,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破解难题,用钉钉子精神精准施策,打破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推动各项事业稳健向前。

当好“守护员”,让发展成果直达民心。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冰冷的GDP数字,群众脸上的笑容、手中的实惠,才是检验发展成效的最终标尺。从“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岁”的健康目标,到“普惠托育扩面”“银发经济发展”的民生部署,政策的温度,终究要靠群众的获得感来丈量。正如庄浪县紫荆社区那样,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机制,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治理效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发展成果稳稳落到每个人的心坎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从政策“翻译”到蓝图“测绘”,再到成果“守护”,基层党员干部守好这“三责”,就能让“十五五”规划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愈发鲜亮。( 周清清 范颖 )

责任编辑:刘玉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