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造强国

海陆观察 | 全球每2颗彩色宝石,1颗来自中国汕尾!解码汕尾珠宝“璀璨传奇”

发布时间:2025-11-03 15:39:20 推广来源:汕尾日报

原标题:海陆观察 | 全球每2颗彩色宝石,1颗来自中国汕尾!解码汕尾珠宝“璀璨传奇”

全球每2颗彩色宝石,1颗来自中国汕尾,并创造了水晶类珠宝首饰产品占世界加工总量70%

解码汕尾珠宝“璀璨传奇”

璀璨生辉,匠心闪耀;聚势而强,乘势而上。在南海之滨的广东汕尾,一粒粒原石正经历着最华丽的蜕变,一座备受瞩目的“彩宝高地”在此崛起。从这里流向全球的每一件珠宝,不仅承载着匠心与梦想,更印证着汕尾从传统渔港到闪耀全球珠宝产业舞台的非凡历程。

这个产业传奇的铸就,源于天时地利的汇聚,更成于人和奋进的拼搏。汕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汇聚资源,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技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拓市场。在这里,珠宝不仅是商品,更是艺术的升华、产业的基石、创新的结晶,是这座城市跻身世界舞台、让世界看到汕尾制造的独特密码。

天时

乘时代东风,从“来料加工”到“全球市场”

汕尾珠宝产业的崛起,始于改革开放的浪潮。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黄金饰品市场放开,以海丰可塘为代表的汕尾地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历史机遇,第一代珠宝人,从最简单的珍珠穿线起步,用一双双巧手敲开了珠宝世界的大门。

“当时香港的珠宝厂需要找加工基地,我们就从穿珠开始,一把镊子、几条丝线,开启了产业之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珠宝人回忆道。这种最原始的“来料加工”模式,不仅为汕尾积累了第一笔产业资本,更培养了首批熟悉珠宝加工的技术工人,为日后的产业腾飞播下希望的种子。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逐步放开个体经济管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深圳特区积累了技术、资本和市场经验的可塘青年及时抓住这一政策红利,纷纷返乡创业。他们依托家乡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办起一个个家庭式宝石加工作坊,从最初的珍珠穿缀逐步拓展至水晶打磨、宝石切割等领域。

这一时期,可塘的珠宝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扩展到40多家,其中超群、金盛、鸿利达、永达、高艺等宝石厂成为当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灵活经营的方式,通常由几家大厂在外承接订单,再与家乡众多小厂协作完成生产任务,实现抱团发展。可塘珠宝加工产业的孕育征途由此拉开序幕,产品销售逐步延伸至国内各省、港澳台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声名远播。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前瞻眼光的从业者开始走出本土,在广州的专业市场设立销售窗口,形成了“可塘生产、广州销售”的产销格局。然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制约着产业升级。面对这一瓶颈,当地政企合力攻坚,于2004年建成广东可塘珠宝交易市场,彻底改变了产销分离的局面,推动产业向一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进入新世纪,可塘珠宝产业持续提质升级。多个现代化交易市场相继落成,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2015年,经实地周详考察及征询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意见后,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8月11日授权正式发文,认定海丰为“中国彩色宝石之都”,可塘“彩宝小镇”品牌进一步打响。

2025年3月,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更成功跻身广东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名单,标志着汕尾彩宝产业迈入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地利

造产业生态,从“零散分布”到“集群发展”

如果说“天时”为汕尾打开了机遇之门,那么“地利”则为其铺就了产业集聚的快速路,最终塑造出强大的产业高地效应。以“中国彩宝之都”可塘镇的发展为例,便是一部倚靠“地利”、链动全球的生动实践。

这个仅7万多人口的小镇,本身不产一粒宝石原料,却创造了水晶类珠宝首饰产品占世界加工总量70%、年均销售额达50亿元的产业奇迹。

其成功的基石,首当其冲的便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塘地处广东东南部,东邻汕潮揭城市群,西接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东岸第一门户和粤东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随着广汕、汕汕铁路开通,汕尾全面迈入“高铁新时代”,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联接汕潮揭地区“1小时生活圈”。这一优越区位,极大地拉近了可塘珠宝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空间距离:一方面,通过便捷的高速、高铁网络,产品能迅速辐射全国市场腹地;另一方面,毗邻深圳、香港等世界级港口和空港,确保了珠宝能以最短距离、最高效率走向全球。

独特的区位优势催生了成熟的产业生态,而产业的发展和高度聚集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

近40年的发展,可塘珠宝以家庭作坊为起点,一步步“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彩宝购销中心。目前已形成了珠宝原材料销售、生产工具及配件经营、设计研发及生产加工、半成品及成品销售、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据行业初步统计,可塘镇珠宝行业从业人员超4万,占本地常住人口半数,其中外来人口占比过半;涉及珠宝的市场主体达11600余家,石料商行230多家,经营来自巴西、南非、斯里兰卡等30多个国家的120多种宝石原料。广东可塘珠宝交易市场、可塘荔塆珠宝等3个专业交易市场、约5100个商铺档位,共同构成了繁荣的交易场景。

如今的可塘,正在成为全球珠宝的“世界工厂”与“超级枢纽”:拥有红蓝绿宝石、碧玺、南红等120余种彩宝,年加工量达5万吨,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2颗彩色宝石,1颗来自中国汕尾”已成为可塘人自豪的宣言。

人和

政企同心,从“各自为战”到“合力攻坚”

汕尾今日的彩宝产业发展,正汇聚着前所未有的“人和”之势。这股力量,源自一代代匠人的执着坚守,也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同频共振、携手攻坚。

在“中国彩色宝石之都”可塘镇,产业的繁荣图景由无数奋斗者的身影共同绘就。走进恒利招财树珠宝行的生产车间,匠人们正专注地对原石进行打磨、抛光,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老板施培民自1995年投身天然水晶行业,至今已近三十载。他常言,做这一行贵在耐得住寂寞。多年来,他始终秉持“质量与信誉并重”的初心,沉心钻研于天然水晶招财树的创作,使作品在年复一年的打磨中,实现了精湛工艺与吉祥寓意的完美融合。

在可塘,还有许多像施培民一样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天然水晶领域的匠人与企业家,正是他们的坚守与探索,奠定了汕尾彩宝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为产业集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产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适宜“土壤”与“阳光雨露”。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抓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跨境电商+珠宝产业带”融合发展实现跨越式突破。在政策上精准赋能,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快递物流电商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综试区建设与产业带协同发展;印发《关于推进汕尾市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产业发展蓝图与实施路径;同时配套专项扶持政策,在企业孵化、物流补贴、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如对企业海外仓建设给予实际投资额10%的补助、推动美元收汇实现当日到账等,切实为珠宝企业跨境经营扫清障碍,筑牢了产业发展的“保障网”。

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引擎。汕尾创新构建“跨境电商+传统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联合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善城园区共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已累计输送运营、设计、物流等专业人才超500名。同时,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人才就业对接会等活动,促成数10家企业与百余名学生精准对接,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平台聚合,方能链动全球。汕尾在线下着力构建协同发展的服务生态,建成的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形成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格局:善城跨境电商园区集聚报关、物流、退税等全链条服务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可塘珠宝交易市场打造“一馆五中心”(展览馆、电商中心、设计中心等),专注为珠宝产业跨境电商全流程赋能;时代客电商园区建设超1万平方米智能云仓,强化了物流仓储支撑;东怡首饰广场则吸引了迪霖珠宝等头部企业入驻,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示范效应。

未来之势

创新驱动,从“加工高地”到“创新策源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汕尾珠宝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今年11月1日,汕尾迎来其产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对汕尾深耕彩宝产业数十年的一次“加冕礼”,标志着这座城市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启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彩宝产业新高地迈进的关键篇章,为汕尾珠宝的创新升级注入新动能。

以此为契机,汕尾正以更宏大的视野勾勒从“制造”向“创造”跨越的蓝图,以多元路径奔赴“创新策源地”新坐标。以产业重镇可塘为例,未来将围绕七大发展要素重点发力:主动争取政策红利,让产业规划紧扣市场趋势;用心培育创新主体,让企业与人才敢闯敢干;加快搭建创新平台,为技术研发与创意孵化提供“温室”;持续壮大彩宝特色产业,巩固行业优势;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让实验室想法变成消费者手中珍宝;全力建设人才队伍,吸引懂设计、精工艺、善营销的“追梦人”;加强区域协同,与周边携手共享资源,拓宽产业发展之路。

具体来看,在价值链攀升上,可塘正酝酿“原创革命”。据悉,未来3至5年,原创设计珠宝占比将大幅提升:引导企业主动技改,尝试在设计中融入汕尾本土文化,让珠宝兼具光泽与故事,还将深化与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借高校科研破解工艺难题,靠定向培养充实设计人才,实现产学研同频共振。同时,可塘将持续深耕电商赛道,把抖音直播基地打造成“出圈”窗口,推动企业与网红、明星合作,用直播让可塘珠宝被更多人看见,甚至走出国门,让“可塘设计”成为全球亮眼标签。

“‘买珠宝到汕尾’将从口号变为游客口口相传的体验。”“珠宝+文旅”融合的新场景同样备受关注。据了解,未来可塘将会定期举办“珠宝文化节”,设计串联珠宝市场与周边景点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赏自然风光后,走进市场看彩宝、进车间见证原石“蜕变”。

可塘镇副镇长叶辈表示,下一步,可塘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乘势而上打响“可塘珠宝”品牌,主动对接行业资源、汇聚创新动能,加快推动产业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全力朝着“国际珠宝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扎实迈进,为区域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从承接来料加工到构建起贯通原料、加工、交易、设计的全产业链,从依托专业市场到打造“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的金字招牌,汕尾珠宝产业完成了一次次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如今,这座“彩宝高地”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在中国乃至全球珠宝版图上刻下鲜明的“汕尾印记”,让世界见证更多从南海之滨闪耀世界的璀璨传奇。

来源:汕尾日报

 

责任编辑:蔡劲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